要说诋毁老庄之道,晁补之还真没有,但黄生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若是没在窦太后面前说他的坏话,晁补之自己都不信。
前世的晁补之是什么性格?
那可是通过了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国考,然而他却心甘情愿的选择了一个省级图书馆管理员的职务。
虽说这个职务比较高大上,远有老子李耳,虚幻世界有扫地神僧,近有太祖皇帝,可当初晁补之还真不是这样想的,他就是一个闲云野鹤的主,所以他怎么会诋毁《老子》?
虽然刚才晁补之骂黄生的时候,有一句话说的是“难不成读《老子》都读傻了?”,从侧面印证了黄生话语的正确性。
但这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谁家过年的时候还不吃一顿饺子?
所以哪怕是晁补之替窦太后治病有了些许的效果,可是窦太后的心中始终有这么一根刺。
晁补之摇了摇头,语气真挚的说道:“太后,臣原本不过是颍川一布衣,无尺寸之功,因担忧族侄,是故随大兄入长安,在此之前臣从未见过外人,来到长安之后也是深居简出,不喜结交世人,一直本本分分。”
“纵然是所交之人,也不过贾青、田蚡、张汤等寥寥几人,太后若有心一查便知。”
“唯有今日与黄生结怨,其心如何臣不敢评价,但臣绝不会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
听完晁补之的自辩,窦太后脸色缓和了许多,因为她明白了晁补之话里的意思,晁补之都没出过门,没结交过多少人,那这些话又怎么会传出去?
黄生又如何会知晓?两人早已结怨,所以这只可能是子虚乌有之事。
窦太后点了点头,自嘲的说道:“老身明白了,人老了就是有些糊涂。”
这句话一语双关,晁补之可不敢接,只是嘿嘿的笑了笑,窦太后点了点他笑骂道:“你也是一个小滑头,全然不像晁大夫那样敢于任事。”
晁补之闻言笑道:“太后说的极是,臣也时常这么认为。”
“不过若是每个人都如同我那族侄晁错那样天天板着一张脸,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窦太后笑了笑,接着问道:“晁郎中,你对于《老子》到底是如何看的?”
虽然此时窦太后问的十分的随意,但是晁补之不敢大意,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太后,臣虽然接触老庄之道不多,但是臣对于《战国策》(书名本为刘向所定,这里为了剧情方便)却是十分的熟悉。”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一度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
《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听到这话窦太后点了点头,那意思仿佛再说你小子总算有些上道了。
窦太后又接着问道:“那《战国策》中你最推崇的是哪一篇?”
晁补之抬头轻轻的看了一眼窦太后,然后用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臣最推崇的就是《触龙说赵太后》。”
听到这个名字,窦太后不由得一怔,而后放声大笑道:“老身今日要见你的时候,都说你有苏秦、张仪之才,口舌之利堪比刀剑,当时尚且有些不信,今日观你之言行,方才知晓所言非虚,真是难为你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在替皇帝做说客,老身不得不对你说一声佩服。”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歌颂了触龙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然而此时晁补之将这篇文章说了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大汉之内,虽然欣欣向荣,物阜民丰,但是诸侯林立,暗流涌动,若“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才是真正爱子的道理。
加上刚才晁补之说的,若是诸侯王不除,景帝与梁王都不得安宁,窦太后因伤心而不愿管事,所以此时晁补之就用这个来激窦太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根本就没有斧凿的痕迹。
因此窦太后不仅没有恼怒,反而为他的机智、口才称赞。
晁补之嘿嘿笑道:“这也是太后慈爱,若不然臣哪敢说这等话?”
“老身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现在老身只是一个瞎眼的老婆婆,儿子英明神武,老身又能替他们做些什么呢?”窦太后出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