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时,匈奴大举进犯汉朝,杀死北地都尉孙卬。
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
“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
“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这时,赵国几乎成为天下的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
“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
“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话之后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这就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
回忆完魏尚和冯唐的故事,晁补之幽幽的说道:“先生,你说为何魏尚魏太守能遇见冯唐,而贾生就碰不到呢?”
赵涉沉默了一会儿,方才笑道:“木秀于林,则风必摧之,贾生圣眷太浓,已然令满朝公卿不安,所以他只能下放,否则等待他的就是死路一条。”
赵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文帝乃是周勃等功臣废少帝刘弘而立的,所以他们的势力很大,有时候纵然是文帝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恒才能被谥号为“文”,因为他大多遵从臣下的意见,比如说驱逐出贾谊。
赵涉说完这席话,而后突然心神明悟,继续说道:“晁公可是再担心晁大夫?”
“先生果然知我。”晁补之欣喜中带着忧愁的说道:“你说他的情形与当初的贾生何其的相似?”
赵涉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晁大夫虽然与贾生相似,但陶青、张欧、袁盎等人却无法同陈平和周勃、刘章等人相抗衡,而且他们也没有你想想中的那么团结,更何况若是他们团结了有一个人就坐不住了。”
晁补之闻言心中不由得一寒,因为听到赵涉这么说,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景帝明知道袁盎是被晁错栽赃的还会废他为庶民,原来症结在这里。
赵涉又接着说道:“现如今晁公若想破局则唯有使陶青罢相,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
“陶青担任丞相的时间虽然不长,此人也不擅长治国,但此人的政治手段颇为高明,纵然是我竭尽全力也不过是维持了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更何况一国之宰相若无天大的事情,天子是不会罢相的,毕竟影响太大,更何况此时天下也不太平,这种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晁补之分析道。
赵涉闻言微微一笑道:“其实这种事情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你是说?”晁补之试着问道。
“不错,正是皇太后,晁公不是已经如此做了。”赵涉说道:“在下听闻举荐晁公为太后治病的乃是陶丞相,若是你治好了太后,呵呵。”
“你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可是皇太后历经数朝,经验丰富,眼光老辣,恐怕不会因此而怨恨陶青。”晁补之摇了摇头说道。
“话虽如此说,但三人成虎,公莫非没有听过?”赵涉微笑道。
晁补之闻言缓缓了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可了赵涉的话。
谁知赵涉又接着说道:“现在晁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早些离开长安。”
晁补之一愣,转瞬笑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只有我离开,陶青他们才能全力的出手对付晁错。”
“不错,还有就是离间陶青与张欧,刚才严助不是已经说了嘛,闾丘超一案牵扯到陶青,所以晁公现在需要去拜访一下廷尉,以张欧的为人,听闻闾丘超的事迹,必然会站在闾丘超这一边,因为这即是维护律法的威严,也是为人的道义使然。”
“这样廷尉府与御史大夫就算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日后一旦此事被陶青知晓,那么他们必然生出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