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唠叨,干的在最后两段,可以直接跳过去看。
***
第二卷结束了,20万字,比预计的起码少了5万字,主要少在了李丽玲身上。
李丽玲这个人物一开始跟着看的读者朋友肯定知道,后来被删除了,原因是妥协,向网文套路的妥协,这源于孜幕肪车牟涣私夂投哉獗臼槌杉ǖ幕嫉没际В而如今作者已经很确定,李丽玲是这本书的第一次妥协,也是最后一次。
哪怕这本书的成绩再惨不忍睹,作者也会按着定下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固执也好,文青也罢,作者并不想因为网文过渡浮躁的环境而改变写这本书的初衷——无关成绩,只想好好讲一个故事。
当然李丽玲这个人物并没有消失,她会在某个时间、以另一种方式和姿态出现在张东明的世界,这里就不多说了。
除了李丽玲,第二卷中所有人物的故事基本都在按着既定的节奏和方向在走,从这点上来说作者是满意的,不满意的地方是有些人物没能交代的那么具体,例如牛秀茹,林老师,时满堂,雷东(东子,二黑子小弟),还有pearl(大家可能都不记着哪里出现过这个人吧)
这些人物都不是打酱油的,没交代的那么具体,不是不想,更不是不能,主要是整个第二卷的人物关系比较碎,线头很多,一下子交代那么多,怕大家会觉着乱,当然现在大家可能也会觉着乱,那是作者的问题,笔力不够。
事实上,这本书里但凡出现的人物,几乎没有打酱油的。
之所以这么解释,是因为通常的网文情节,一般都是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干啥的,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结局是怎样,可这本书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有些时候可能会不解,这个人物是干啥的?为啥有事没事的出现一下?这个情节有啥用?咋看着那么多余?
举两个的例子。
例如白艳,第一卷第14章白东升出场时,介绍了他有一个在外面打工养家供他念书的姐;到第49章张东明去白东升家时,在照片中看到了这个姐;到第60章这个姐过年领着白东升来感谢时,张东明才见到了白艳;到第68章白艳来还手机时,张东明才和她正式有了接触;而一直到了第二卷第72章,张东明和白艳的人生才真正联系到了一起。
例如董燕,第一卷第30章张东明第一次在市里书店见到了领着女儿买参考书的董燕;到第52章张东明第二次在三初中门口见到了董燕并且救了她女儿;到第二卷第7章调来一高的张东明发现齐歆是他们班级的学生;到第23章张东明才通过齐歆跟董燕有了接触;到第57章张东明才和董燕合伙搞房地产。
还有二黑子,还有巩菲,其实也都差不多。
最初一笔带过介绍白东升的姐时,大家想到白艳会是张东明今后事业版图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么?
董燕第一次偶然出现时,大家想到张东明会跟她合伙搞房地产了么?
二黑子看似打酱油的卖给张东明那个废砖厂时,大家想到张东明和二黑子的故事会发展到现在这样么?
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墨迹?
如果没有对白艳近三年的了解,张东明会放心地把白艳安排到公司么?
张东明上辈子是个在建筑房产业摸爬滚打出来的大老板,不是年纪轻轻单纯热血的毛头小伙子,他太清楚那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位置,太清楚白艳未来会面对多么巨大的诱惑和利益,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张东明怎么可能放心?
如果董燕没有近两年对张东明这个人的认识,董燕那么成熟精明的女人,怎么可能在完全看不透张东明的情况下,赌上全部身家,跟张东明以那样的方式合伙搞房地产?
如果张东明对二黑子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他怎么敢把事业版图上相对黑色的部分交给二黑子,太危险了,甚至随时可能万劫不复,如果是你,你敢么?
解释这些的意思,就是想说这本书的故事不是那种你看到第1章就知道了第100章那样无脑的直来直去,或者说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网文爽文,如果大家把其他小说的情节套路往这本书上安,没有任何意义。
举个两个例子。
例如巩菲和白艳喜欢张东明,大家就觉得张东明和她们两个人之间肯定会发生些情感关系,作者现在没办法说会或者不会,只能说她们的故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例如唐婉这趟出国,大家就会觉得出国这段时间,张东明和唐婉的感情要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出现什么间接影响两个人感情的因素,或者是为了张东明事业的发展,不是这样的。
唐婉出国的这八个月,无论是董燕、白艳、巩菲、安娜,还是刘川、二黑子、陈健、郭青夫,张东明和他们的关系都是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即便唐婉不出国,这些故事也可以发生,并且以唐婉的性格,以她和张东明之间彼此真挚的信任,俩人的感情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那唐婉这趟为啥要出国?
肯定有它的原因,只是这个原因还没到出现的时候。
总之,这本书的故事不会按着大家对网文的了解和认识去发展,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套路,那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就像张东明在第一卷中全心全意地付出教出了六个学生,之后调到了县一高,如果是你,你还会继续那样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付出么?不考虑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么?不去想想该怎么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