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灵山>第十二卷:观自在 215回、菩萨听评书打赏,坛上半吊子福音
二性二位一体”。对传统基督教义最有特色的解释是关于耶稣他妈妈玛利亚的,里斯托利认为玛利亚生下地耶稣只是一个凡人地肉身,玛利亚只是耶稣的生母却不是圣母,而耶稣是受到了上帝地感召,受通往天国的道路指引,唤醒了心中神灵的力量与德行,成为了基督。

这个解释很有趣。可以视作一次古老地宗教改革,接着这个思路阐述教义——每个人都能以虔诚之心接受上帝的感召,想应基督的召唤。唤醒心中的力量,打开通往天国的大门,得到永生。

这其实与基督教各教派的根本教义没什么实质区别,但是他对于基督人神二性二位一体的阐述,被其它教派斥为异端。

里斯托利被革去了大主教之职,但是这一教派却流传到了古波斯,再由波斯传入大唐。贞观年间。有一景教修士阿罗本带着景教经文到长安献于李世民,太宗对于这种“四夷宾服”之举很高兴,下令在长安建护国景教寺,后世称为大秦寺。当时地长安绝对是世界第一大都市,经济、文化交融的中心,有很多西域人在长安城中经商或居住,其中景教徒也有不少。

到了武则天当权的年间,武氏崇佛,各教之间多有争端,景教也受到了冲击。这时有一名景教修士也是一位西域富商。名叫阿罗撼,募集巨资在洛阳城中建了一座经幢,刻福音书于其上。并刻有有“天命归于大周”等各种颂扬之词,名为“大周颂德天枢”。与此同时,他在景教寺院中供奉武氏追封的历代武家祖先。

武皇凤颜大悦,下诏肯定了景教的合法地位,并允许其在各州府所在地建寺。

武后崇佛天下皆知,景教想取得政治地位。很多教义的包装以及传教方式都有了微妙的改变。比如它不反对教徒祭拜祖先。要知道,在一个以孝道为先的强大国度里,要是宣扬只能拜上帝不能拜祖先,弄不好在乡下传教时会被一帮乡民用锄头砸死,而官府可能都不会管。

另一方面景教最大的改变就是做了类似佛教化的包装,比如景教修士也自称为“僧”,也象僧人一样食素,所修地道场不叫教堂而称为“寺”,翻译的经典中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用语。同时也借鉴了当时流传地道教经文。比如“上帝”的称呼是“阿罗诃大天尊”。

关于景教教义以及如何成为“异端”,现代人可以做各种考证。但是唐代的老百姓却不清楚这些,只知道这是西域流传来的一种胡教,宣扬阿罗诃大天尊与救苦基督,信奉它可以得到救赎,前往光明天国。所谓“景”,就是汉语中的光明之意。

这种包装以及传教方式的改变,是在当时情况下一种技巧地权变,对很多字都不识、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基督的老百姓,必须用一种他们能够听得懂、好接受的方式传教。

但是从旁观的角度,景教这个流派虽然与如今的天主教派有所区别,但其教义内核并未改变,仍然是上帝是唯一的神,信我得永生,听从基督的感召得到救赎,罪恶将受到地狱的惩罚。至少在“上帝”眼中,其信仰没有实质差别。

周武年间,景教在各州立寺,自然也来到了芜州。建寺不仅得有地还得有钱,和尚可以化缘,景教僧就搞募捐。想要老百姓信奉并愿意掏钱,先要传教布道,入乡随俗也称为景教法会。这一段时间芜州城中的景教法会很热闹,很多老百姓都跑去看稀奇,还有很多小商小贩挑着担子推着小车去附近做生意。

这些小商小贩中也有卖水果地,其中还有一位秀美端庄地关小姐。景福寺的道场在芜州城地西北角,一片高坡空地上,这一天梅振衣与知焰也换上便装,混在老百姓中来观看景教法会。他们一眼就看见会场外摆摊卖水果的关小姐,水果摊后面还站了一个少年,神色淡然看着临时搭起来的宣讲台。

这少年就是仙童清风,他没说话,但能猜到私下里也许与关小姐以神念在交流。梅振衣看到他们微微有些意外,金仙与菩萨也有闲情逸致凑这个热闹?想想也正常,梅振衣与知焰不也来了吗?况且这就和江湖人的“争棚”一样,在芜州立道场的观自在菩萨不可能不来看看对方是些什么人。

人群中还站着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大汉,竟然是船夫韦昙。再往周围仔细打量,梅振衣现还有好几位是自己的神识不能轻易窥探的。他以前都没见过,看来各路高人来的不少啊。

这么多高人来参加一次并不算很起眼地布道法会,看来这登坛讲话之人应该相当了不得。说不定有惊天动地的修为神通。梅振衣正在暗自思量,听见台上锣鼓响,这是法会即将开始的信号,台下地百姓都安静下来,有人还在做合手顶礼状。

“无欲无动,则无求无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清能净。则能悟能证;能悟能证,则遍照遍明;遍照遍明,是安住乐缘。”讲台周围有十余名景教徒开始诵经,按法会的仪式,这是迎接之人登坛的垫场经文。

梅振衣听了之后却有些犯迷糊,想起了当年何仙姑登坛作法时念的“东请东方朔,西请西方朔”这一类滑稽的“咒语”。

此时景教徒念的这一段经文,与梅振衣所了解的《圣经》以及相关地基督教经义扯不上什么关系,听字句倒有些像改编道家的《道德经》,又有些似乎是借自佛家的《金刚顶经》、《大光明经》。他略一思索。也就释然而笑了。

这不是什么真


状态提示:第十二卷:观自在 215回、菩萨听评书打赏,坛上半吊子福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