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这华雄说“杀鸡岂用宰牛刀”来抬举吕布,实际上背后却是利益集团之争,吕布代表投靠董卓的并州军,而华雄代表的则是西凉旧部,这里已经显出矛盾来了。
董卓一听,心说我这手下狠人也不少啊,那就让着华雄先去试试火力。当时就给华雄加封了一个骁骑校尉,派兵五万,让他带着李肃、胡轸、赵岑等几名龙套战将连夜赶奔汜水关迎敌。
等华雄带人到了去打前阵,一行人到了汜水关,盟主袁绍等十八路诸侯,派孙坚为前锋去交战。
这时诸侯里有一位济北相鲍信,他当初在京城的时候,就曾经找过袁绍和王允,商量着要对付董卓,结果被这二位推脱了,他这才自己跑回了老家。
这会一看联军要正经讨伐董卓了,他心中暗想,按说这收拾董卓的功劳,本来就该是我的,我才是第一个发起者,于是鲍信暗中让他弟弟鲍忠,带了三千士兵,绕小路先行赶到了关下挑战。
华雄也是刚到汜水关,屁股还没坐稳呢。一听关外有人骂阵,华雄心说来的好呀来的巧,我在相国面前夸下了海口,这会正应该显显手段。
华雄带了五百铁骑,从关里就冲了出来。鲍忠一看,对面一马当先的这位:“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就跟《西游记》里跑出来的山精野怪似的,顿时胆气一怯。
华雄见了鲍忠心怯,气势就更足了,俩人一个照面,华雄一刀劈死鲍忠,随后带着部队一阵猛攻,鲍忠部下群龙无首,乱成一团,被华雄杀的大败而逃。
董卓见了大喜,将华雄升为了都尉,火箭一样蹿升,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李陵已经控魂董卓,自然知道前线战事,他不急,这只算是开胃菜,鹬蚌相争,他渔翁得利,只需稳坐钓鱼台即可。
这边鲍忠刚死不久,那边孙坚才带着部下赶到汜水关,“前赴后继”啊。
孙坚身披银铠,头扎红巾,手拿古锭刀,指着关上大骂叫阵。
华雄立于关上,副将胡轸求功心切,上请迎战,兵对兵将对将,主将对主将,华雄没出场,孙坚自然不用出阵,于是他手下的程普策马挺矛,不用点将便早冲了出去,直取胡轸。
两人斗在一处,只几招下来,程普的蛇矛就戳的胡轸连连败退,胡轸心头大惊,随后便是一怯,就想退回本阵,他要是不逃吧,还能继续跟程普对付几下,这一逃,卖了好大一个破绽给程普,程普哪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抬手一矛,把胡轸刺于马下。
孙坚在后面看程普击杀了敌军头目,把刀一举,带着士兵掩杀而来,把胡轸部杀的溃不成军,大败而回,一路追杀到汜水关下。
华雄在汜水关上一看,这孙坚还真是名不虚传,当真扎手的狠,他也收起了轻敌之下,下令万箭齐发,落石齐下,抵挡孙坚。
孙坚追的匆忙,什么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都没跟上来,只能暂且后退,在梁东驻扎下来,让部下把胡轸的脑袋送到袁绍那请功,顺便去袁术那催粮。
本来,如果是孙坚独立作战,肯定不至于只带这么点粮草,但现在是联盟作战,孙坚又是先锋官,讲究个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除了去汜水关搦战,还有为大军开道的职责,带着太多辎重反而不方便,所以只带了点路上吃的,寻思到了汜水关,扎营完毕之后,再让主管后勤的袁术把粮送过来就来得及。
孙坚的想法本来是没错的,可惜这袁术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袁术怕手下立了大功,抢了他威风,于是拖延给孙坚粮草,以致孙坚先锋军没粮闹腾起来。
华雄得知消息,夜袭孙坚,得胜而回。
孙坚就惨了,刚赢了一局便输得裤子都要掉了,一边清点损失,救治伤员,一边恨得咬牙切齿,连夜跟袁绍汇报这里发生的一切:
要不是军中缺粮,士兵混乱,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惨败?!
袁绍接到汇报之后,大吃一惊:“孙坚打仗可是把好手,这些诸侯里没几个比他猛的,没想到他竟然败了。”
他就不寻思是因为缺粮才导致了孙坚的失败,一点都没觉得他老弟袁术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要不说老袁家这俩货都不怎么地呢,前面袁绍就任盟主的时候,口号喊的那叫一个响,什么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等到他自己弟弟不发粮惹了祸,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人还配当盟主?
当然这事曹操都有记录在案,到时候呈给汉献帝刘协或者说李陵,一笔一笔,最后肯定让这些人吃不了兜着走,他也算“师出有名”了!
谁让皇帝做事,就是要讲究给堂堂正正,让人说不出个不是来,才能长治久安呢!要不是如此,李陵也不会坐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好戏了。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孙太守说的是孙坚,前番他因缺粮兵败,慌乱间不敌华雄,被对方挑下头巾,算是他的耻辱。
袁绍问道:“谁敢去战?”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答道:“小将愿往。”
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有什么样的将士!俞涉抢着前去,还不是为了压孙坚一头,你被华雄打败了,我俞涉要是打赢了华雄,那就美滋滋了!
可惜,等俞涉出马,不多时还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孙坚听闻消息,暗哼一声,匹夫活该。
《三国演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