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互相告别后,就坐车各回各家。
第二天休沐,满娘才吩咐人把自己从前做的风筝找出来,她要吸取经验,做个更大更漂亮的。
张妈妈这时过来告诉她杜三娘叫她。
满娘摸不着头脑,来到正房,就见杜三娘坐在上首和一个面容和善的嬷嬷说话。
见满娘过来,杜三娘噙着笑道“满娘,这是你金姨身边的易嬷嬷,你小时候嬷嬷也照顾过你。”
满娘见那嬷嬷穿着藏青色的梅花对襟,微胖的脸颊,看起来很和蔼,对满娘笑着点头。
“易嬷嬷,”
满娘有礼的喊道。
她还依稀记得这个嬷嬷,她五六岁的时候常在张家玩耍,杜三娘和金颜玉闲聊,加上潘婶婶,三个人打打叶子牌,她就常和晶娘姐姐,张小桢一起玩。
易嬷嬷是金姨陪嫁来的嬷嬷,深受她看重,她和张小桢玩的时候,她就常在一边看着,他们饿了渴了,不等她们说话,就会让人端上鲜甜的果汁和糕点。
不过好几年前,易嬷嬷就不在张府里,满娘还以为她出府荣养了。
想起往事,满娘态度就添三分亲热,听母亲说,金姨带着张小桢回来了,今天先派易嬷嬷送些特产,也是邀请她过两日去叙旧。
易嬷嬷说话不卑不亢,透着亲热劲。
她道:quot太太在南面一直念着您和田姑娘,她常说能谈得来的人实在太少,这次回来,一定要和您好好叙旧,还有田姑娘,太太常说自己没有女儿缘,南边做的小梳子,香包都精致的很,我们大少爷不肯带,可苦了小少爷,被太太变着花样打扮。“
杜三娘笑道:“一定,许久不见玉娘,我也想着她,这次能待多久,我和潘姐姐都去瞧她。”
易嬷嬷还是一副笑脸,
“这次回来,我们大少爷就留下孝顺老太爷,老夫人。太太本也想留下,可老夫人想着老爷一个人在外,怎么都不许,我们大少爷也坚持要代父母孝敬祖父祖母。”
杜三娘赞道:“桢哥儿真是有孝悌之心”
说完正事,易嬷嬷又夸赞满娘
“都是大姑娘了,老奴瞧着眉眼像夫人,鼻子更挺,好福气”
满娘眼观鼻鼻观心,端着大家闺秀的做派。
好不容易等到张家来人离开,满娘马上问道:“娘叫我来做什么,我还有事呢”
杜三娘也不用摆出当家太太的做派,喝了口茶,才道:“你今年虚岁十一,不是小姑娘了,人情往来,待客之道都该学起来,以后家里来人,你都要跟着看。”
不等满娘反驳,杜三娘接着道:“我知道你们书院三年级才有这门课程,现在只是练手,你三年级也好轻松一点不是,这次的礼单你先看一遍,怎么回礼写个条子,今天休沐,抽出半个时辰就够了。”
被母亲赋予重任的满娘不得不把历年家里和张家往来的礼单都搬回房里。
看着厚厚一摞,满娘只想说被坑了
光看这些单子就不止要半个时辰,还要对比写一份,满娘觉得听到从前的小伙伴回来的消息也开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