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中医的现代打开方式>第三十七章 大青龙汤

诊断到这里,王境泽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毕竟也是知名中医药大学毕业,之前没有做出判断,完全是被这位何大爷被扶着进来的情乱吓了一跳,认为情况太严重了,一时间乱了分寸,才打电话给孟梓琪的。

现在孟梓琪在身后,王境泽经过孟梓琪的教导问诊和切脉过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从这位何大爷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是很明显的伤寒症。

恶寒,无汗,体痛,加上刚刚的脉象,这些都和伤寒论上的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每一条都无比的契合。

寒邪客表,其性凛冽,伤人重且深,最易伤人阳气,卫阳被伤,肌表失其温煦,所以恶寒必见,虽然几床被子盖在身上,可是却一点也不能缓解。

而寒性凝敛,看冰就知道了,寒邪客表,定会导致表闭无汗。表闭无汗,卫阳必定会郁结,等到阳气郁结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么就会发热,而且伤寒发热是因为表闭阳郁的原因,所以摸上去的时候,你会感觉人发热,并且没有汗的。

刚刚听到这位何大爷说自己冷的厉害,可是王境泽给他摸脉的时候手上的感觉并不是预料中的寒冷,反而是有点热的烫手。这个就是卫阳郁结于表导致的。

体痛就是刚刚何大爷说的全身都痛,这个是太阳伤寒的主要症状之一,寒性凝涩,伤人可外闭卫阳,内郁营血,营卫血气涩滞不利,所以周身疼痛就特别的明显。

除了太阳伤寒之外,病人自述还有便秘,腹满,便黄的症状,这是很明显的阳明实热之症。诊断到这里,王境泽就感觉自己已经争端清楚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太阳阳明合病。而在《伤寒论》中就有这样一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王境泽认为这个时候用麻黄汤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不过他却不敢就这样做下决定了。又不好意思当着病人的面问孟梓琪用麻黄汤除了合不合适,于是便把伤寒论中的那一条念了一边。

孟梓琪听到王境泽念的条文,就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了,说实话他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王境泽毕竟自己开始思考,而且还清楚,太阳病外症未解者,不可下也。如果表和里都有病,那么久不能先攻下,而是要先解表。

因为一般情况下先攻下会使里气受伤,在表的邪气很容易乘着里虚时向内传,到时候病情就会变得复杂化了,,所以表里同症时一定要先解外,等到表解之后,如果里热还在,那么这时候才可以攻下。

虽然孟梓琪听到王境泽有这样的见解很开心,不过孟梓琪却有不同的看法,之前病人什么情况孟梓琪不知道,不过他却知道当时王境泽用了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的,这也是发汗之方,可是现在表却还有病。那么这就是汗不得法,或者病重药轻,以至于一汗不解。

现在病人的状况是表寒闭束,肺胃伏热不清。孟梓琪猜测这原本可能是病人本是太阳伤寒,兼有里热,但是王境泽却投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这是汗不得法,使得汗出不来,寒邪依然客于表之外,还引动里热燥化。

不过这位何老伯虽然身体疼痛,却依然翻身不止,神情烦躁,就是汗出不来引起的,之前虽然用了汗法,可是发汗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寒邪依然在表不解,阳气闭郁不伸,尽而化热,内热扰心故生烦躁。而里热化燥也会让身体不断出汗,可是寒邪闭表,汗不得出,所以烦躁愈甚。

所以听到王境泽背了那条条文之后,孟梓琪回答他的也是一条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没有错孟梓琪认为这是一个大青龙汤症,虽然麻黄汤也有散寒开闭之力,但是没有清里解热之能,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再适但用麻黄汤了。

而大青龙汤其实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是重用麻黄汤中的麻黄,在加上大量的石膏,还有生姜,大枣而组成发汗之峻剂。重用麻黄再加上桂枝生姜辛温发汗,散寒以启表闭,再加上石膏辛寒,一可以配合麻黄解表以开阳郁,又可以以除烦躁,甘草和大枣和中以滋汗源。

这之中烦躁是一个关键的信号,不烦躁的话,无汗体痛,就是一个麻黄汤症,可是烦躁就不行了,这是有里热的症状,这个时候用麻黄汤就不适合了。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去皮)、炙甘草各二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鸡蛋大(碎),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大青龙汤发汗非常的厉害,如果人的脉象不浮紧,而且见微弱之象,或者有汗出的症状,那这样的情况就不能用大青龙汤了,如果误投很容易导致四肢厥逆,过汗亡阳脱液而亡。

不过现在这位何大爷的症状完全符合这几条,那么这就是一个大青龙汤症,不用害怕,大胆用。中医治疗要的就是胆大心细。胆子不大畏畏缩缩,你就不要治病了因为一些药你根本不敢用,治不好病的。心不细也不要做中医了,一个细节就可能会要人命的,庸医杀人不见血,为了病人,为了你自己,还是不要做中医了。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大青龙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