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堆进所没几天便有了第一个项目,是一个新三板项目。
北京一家广告公司要登录新三板,此次要做挂牌申报审计,审计涵盖期间是2014年、2015年,基准日是1231。
这个项目是券商介绍过来的,券商领导兼保代跟文总相熟,因此也是他介绍给文总的。
项目位于东三环团结湖附近,公司名字叫做广告神。
公司最初是由四个股东创办的,股东年龄普遍比较大,平均在四十岁左右,但思维一点也不落后。与传统广告公司略有不同,这家公司有点互联网+的味道,与其说是一家广告公司,不如说是一家广告资源整合者。
他们的业务模式比较独特,分为线上和线下。他们线上有自己的渠道,主要包括自己的公众号和网站,线上业务以在自有渠道发布广告为主。线下业务主要包括广告评奖活动、广告培训活动以及一些其他线下活动,比如主办自己命名的广告节,参加活动的客户主要还是广告圈里的人,参加活动是要收费的。
按道理来说公司的模式很新颖——公司提供一个平台,各广告公司接受甲方的委托在平台上投放广告,广告神更像是一个资源整合者,老板也信誓旦旦的说要打造广告界的淘宝,但实际受众面很小,如果说看电视剧或者视频过程中突然跳出一个广告来,客户别无选择,不欣赏也得欣赏,收视率或点击率自然就上去了,但要打开一个专门的广告网站或者公众号欣赏广告,恐怕大部分人都没那个时间,因此平台点击率有限,截止目前公众号粉丝不过二十万,大部分“读者”仍然是广告圈里的人。
实际上市场上有一家媒体公司跟广告神很像,也是资源整合者,但它的内容更加丰富,那就是今日头条。
公司的规模很小,人数在四十个人左右,主力部队在北京,同时在上海设有办公室。公司收入还可以,每年有一千多万,但是和许多非上市企业一样,管理很不规范,基本上没有内控。
广告神毕竟不是大广告公司,发布一个广告收费不到两千块,公司客户加起来竟然有一千多个——真是一把小客户。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账都是很乱的,平均核算水平在55分左右,一者是因为老板不重视,不舍得花大价钱挖人,二者是因为老板不懂财务,财务干的好坏老板又不知道,反正又没人打分,三者是因为老板觉得没必要,只要能把账做平就行,没看出财务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地方。甚至有的老板干脆请自己的亲戚过来做账,认为这样比较放心,实际上这样跟科学管理南辕北辙,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广告神的账也不例外,没有最乱只有更乱,截止目前连每个客户应收多少钱,实际收回来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没收回来都不知道。会计按照土办法做账,只认发票,有人开发票了她就做收入,有意思的是发票开错了重开一张她竟然又做了一遍收入,有的广告已经发布完了客户没要发票,她不知道这回事就不做收入,客户不仅没要发票还把钱打过来了她直接做预收,有的客户不是用对公账号而是用个人账号把钱打过来的(比如说甲公司欠广告神广告费两千,甲公司觉得金额太小了,不值得走采购付款流程,直接采用费用报销的方式把钱打给甲公司对接人员张某,由张某付钱给广告神),按道理来说仍然应该冲减该客户的应收,会计不知道对应哪家单位直接挂其他应付,截止目前其他应付累计余额已经很大了,但会计拆不开,不仅如此,账面应收挂的很多往来单位名称相近,比如浙江金泰传媒有限公司和浙江全泰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胜佳广告公司和上海广告胜加公司,广州令狐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广州令狐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些单位究竟是不是同一家公司,是不是会计把名称打错了,询问结果会计不知道,业务人员也不知道,会计不敢乱动就那样挂着……总之,公司的账没有一点是对的,再加上公司有大量的账外收入没做进来,就更乱了。
对于这样的财务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一点也不为过。
要把公司的往来对清楚,就得把跟客户的业务一笔一笔理清楚,要是公司只有十几家客户还有可能,问题是广告神有一千多家小客户,每笔业务只有一千多块钱,一年的业务量有几万笔,要理清过去两年的业务,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业务部做业务的时候没留底没做台账,再加上很多业务员早已离职,新接手的业务员不了解情况,很多业务根本无从查起。
公司花8000元的月薪从外企挖来了一名财务经理,仍然无济于事,找不到头绪。最后又不得不花费10万元,请专业的理账公司过来理账。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广告收入应以广告实际发布为时点确认收入,不管开没开发票都要确认收入,但理账公司手里有的也仅仅是银行对账单和跟客户签的框架合同。理账公司只能对照着对账单,把过去两年收回来的钱没确认收入的及时补确认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只会比真实情况少,不会比真实情况多,如果一家客户没要发票也没把钱打过来,公司很可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笔业务。
临近年底是事务所最忙的时候,事务所这时候一般都会拒接新业务。新三板挂牌审计的基准价是三十万,大部分事务所都会给个优惠——打八折或者优惠几万,瑞浩二十五部五组文总正愁没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