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61 部分阅读

么事情,说吧,只要合情理,阿娘便答应你。”

太平公主虽然很想为三哥李显求情,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她有些犹豫,但还是说道:“三哥如今为庐陵王,够可怜的了,阿母就让他做个富家翁吧。”

武太后叹了口气,拉住太平的手,说道:“太平啊,阿母如何忍心啊,你四哥虽已即位,但他毫无处理军政之能力,阿母还得帮扶他。你三哥,这个不肖子,就怕他被一些不轨之人利用,而使你父皇留下的江山陷入混乱啊。你放心,等过段时间后,阿母自会放了他,让他做个富家翁。”

太平公主露出甜美的笑容,撒娇道:“阿母真好!”

这个时候,一名太监进来,躬身施礼道:“禀太后,左羽林卫大将军递来奏疏。”

武太后笑道:“他人呢?”

“回太后,武将军回去了。”

武太后一挥手,而后取过奏疏,便看了起来。片刻之后,她笑道:“嗯,不错,不错!”

太平公主奇怪地问道:“阿娘,驸马写什么呢?”

武太后笑道:“你来看看。”

太平连忙说道:“太平不敢!”

“本宫是要你看看,阿母给你选的驸马是何等的大才!这天下间有几人能够及得上武清的!”武太后露出微笑。

太平公主接过奏疏,便看了起来,即使她对朝政不懂,但经武清如白话般的解释后,她完全能够看懂,一目了然。原来那家伙不仅那方面厉害,在治国上,竟也有如此之才,哼,回去了好好伺候伺候他!

“阿娘,这奏疏有何优点?”太平公主问道。

于是,武太后很耐心地便给太平公主解说了一遍朝廷的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

等解说完后,韦团儿莲步轻移,来到了殿中,并禀报晚宴已经准备好了。武太后这才牵着太平的手,准备共进晚餐。

太平公主第一次听到了武太后的关于朝政的解说后,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只是她一直不曾发觉而已。

数日之后,左金吾卫将军邱神绩回到洛阳,奏报废太子李贤自缢于巴州宅中。太后大怒,怒斥之后,贬邱神绩为叠州刺史。李贤之死让人猜疑!

但武太后不想再提此事,遂拜原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刘祎之为中书令,二人同时拜相。

并以刘祎之为钦差专管今春科举诸事,新的科举制度正式发往各地,本来去岁就已经通过了武清所建言的新科举制度,但执行度不是很好。洛阳虽云集了近万举子,但对于新科举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是不知。当朝廷正式发文张贴布告后,他们才明白,这一次科举果然要采取糊名制度,并增加了乾元殿殿试。由天子奏对,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并授予官职。还要传胪唱名后,进行游街炫耀。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啊!

要知道一般的六品官之下是很难见到天子颜面的。可若经过殿试,那就能见到天子真颜。这又如何不光宗耀祖!

也是这一次科举,第一次由朝中宰相为主考,吏部和礼部为副,一下子便提升了科举之分量。有识之士便看出。这样一来,那些不屑于科举的人,便不得不参加科举。而且采取糊名制度,也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体现。

进士科只有贴经和论策,所以只考一日。

这一次清心书院有三十五人参加科举,张说依旧觉得他不能考中,还是没有参加。武清也勉励一番,叫他到清心书院多听听课,而且平时可以在北门大将军帐中多学学。张说也是欣然领命。

科举之事,不关武清什么事情。所以他便经常呆在了清心书院,一者三本教材需要勘验,二者也是在清心书院中养精蓄锐,过段时间把师姐娶进门。

三本基础教材,是武清最看中的,也是这些年的成果,也是为将来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他必须十分认真地和几位番外学者勘验,并请来了已经闲赋在家有八十高龄的算学家王孝通和其孙王数。

王孝通所著的《缉古算经》共二十题,但涉及到了天文、土木、几何、仓储等问题,甚至引入了代数理论,这就是武清最为看重的一点。

比之前《九章算经》,《海岛算经》等数学专著,更具有开拓性意义。邀请王孝通勘验三本基础教材,也是让王孝通这大算学家查遗补漏。把基础数学编写完善。当然等基础数学完成后,那么就是中等数学,往后便是高等数学。

相应的,还有中等物理、高等物理,中等化学、高等化学。至于哲学思想方面,则有武清提出理论,卢照邻编纂,王勃润色。

如果按照武清构想,他是巴不得开设天文、兵器、矿藏等专业,但一者他不熟悉,二者也没那么多精力,只能留待以后,等到基础数理化普及之后,再开设也不迟。

王孝通爷孙俩对于武清引入的阿拉伯数字则是非常感兴趣,因为如此一来,像在几何中的标注就变得十分明了,而且王孝通所创之代数,用阿拉伯数字时运算更加简便。

当然王孝通爷孙俩对武清佩服的不止是阿拉伯数字,还有以前算经中从未有人整理出来的理论,比如说几何当中的几何原理,三角形的数学定理等等,还有在物理中“力”的解释等等。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路。

总之,看到清心书院不同于国子学、太学、弘文馆、四门学、算学的新式授课方式,让他老怀大慰。毕竟在这个时代中,诗文才是主流,虽有算学


状态提示:第 61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