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忠王远征史>第二十四章 偷梁换柱 1

山人村。

陈石柱正忙于联合豁嘴童阿六聚歼苟延残喘的清军团练,忽听外围警戒部队鸣枪示警,不一时负责指挥的小头目派副手來报:有一股悍敌居高临下由半山坡冲了下來,人数虽不很多但个个身手敏捷,分作若干小队交替掩护突进,弟兄们顶得十分吃力,请求赶紧派兵支援……

陈石柱将双目圆瞪斥道:“你眼睛里边长得是耳屎吗?沒见我正设法解决被包围的清狗,回去告诉你们的头头要沉得住气,遇事不必慌乱,尤其不该碰见几个散兵游勇便虚张声势自己吓唬自己,清军主力全都被我包在村东头了,外围几条漏网之鱼能成多大的气候,你叫他再顶半个时辰,等我跟童大队长吃掉圈子里的敌人主力,再腾出手來收拾村外那几个大胆的蟊贼!”

……多年以后陈石柱到军官团授课复盘思旺会战时,仍在检讨悔恨当时他自己的判断失误,白白耽搁了战机,送给张国梁死中求活或者叫咸鱼翻生的机会。

张国梁的一百多名天地会弟兄心齐,多数会功夫,训练有素而精于近距离小分队之间的配合行动,结果被他指挥所部轻易地突破了村西的外围防线,冷不防从背后打了童阿六部队一个措手不及。

豁嘴阿六连忙调整部署准备缠住这伙劲敌,谁知张国梁根本不想恋战,调转矛头直插陈石柱的临时指挥部,顷刻间就打乱了陈部的指挥体系,割断了围歼团练的三个营义军彼此之间的联络配合,借机将几百困守谷仓坐以待毙的残兵救出了包围圈。

等到陈童感到势头不妙,率领四个整营义军主力包抄上來时,张国梁又带人机敏地从他们的结合部钻了过去,顺手解救了另外一股困在场院的清军……就这样,张国梁灵活调动团练军**西走,每到一处被围地点便伙同里面的守军前后夹击正进攻的义军,如同一只不停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最后突到村外集结清点人数,居然足足被他从义军的虎口中捞出了1500多人。

死里逃生的清军团练惊魂未定,均不知道下一步应该何去何从,是往日并不熟悉且做派低调的张国梁救了他们大家的命,加上指挥使倪涛已经被炸作碎片,众团练于是顺理成章推举张国梁做了发号施令的首领。

张国梁接手整支部队以后稍加整队,将打散了建制的游兵合编为一个营,同时指定他自己的亲信担当失去指挥官的各部的新任头目,他怕村里的义军追上來纠缠,不敢多做停留便下令全体向北开拔,目标思旺峰一带,争取同李典元副将指挥的朝廷正规军汇合。

张国梁的急行军动员令如下:“弟兄们,大家可能在暗自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那你们就通通错了,,眼下咱们的命还不属于自己,什么时候抵达思旺峰跟李副将的人马兵合一处,咱们才算从阎王那里捡回半条命,所以本将希望大家从开拔这一刻起,忘掉还在打仗,忘掉自己还有沒有命继续活下去,忘掉随身带的银元珠宝,甚至可以扔掉你们的鞋子和武器,大家只需要牢记一件事:目标思旺峰,你们可以不遵从我的号令,可以不听你们头目的指令,只须听从自己脚掌的命令,尽快地跑,不停地走,不必管什么上司和战友,也不要去理会队列建制,只抱着一个信念,,一定要赶到思旺峰,哪怕累死了化作鬼魂,你们也要给我飘到思旺峰的山脚下,大家听我口令:全体,跑步行进,大家开始跑哇!”

于是乎1500多名团练兵开始进入疯狂的奔跑状态,从将领头目直到普通士兵,大家都摒弃了一切杂念,听任脚底板带动着自己朝前猛跑,跑了沒多久迎面遇到了罗大纲、苏三娘所部李家军精锐的合围,团丁们一鼓作气击破正面阻击继续向前跑,边跑边打,边打边跑,以至于根本顾不上有谁掉队或者阵亡。

罗苏的精锐紧紧咬住清军团练的尾巴穷追猛打,张国梁一反常规甚至不派兵殿后打掩护,同李家军比起了行军速度和奔跑能力,一些负伤的团丁跑着跑着便仆地不起,他后边的同伴连眼皮也不曾眨动绕过去接着跑;另有部分团练兵实在疲劳困倦极了,就躺在必经之路上打个盹,让后面跑上來的团丁把自己踩醒以后再跑……一千大几百人唯有一个念头,紧跟这个名叫张国梁的首领,无论怎样也要跑到思旺峰去。

到后來全体团练部队的建制队形已不复存在,1000多好人马陷入一种集体的单纯而癫狂的境界,上至最高指挥张国梁下到未成年的司号兵,所有人的意识与思维都麻木凝固了,只剩下一双双脚仍在机械地挪动;大家的头脑里不断闪现“思旺峰”三个字,明白每向前哪怕迈动一小步,就会离那个像是永远也不能到达的目标更近一点。

这无疑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白昼,一场亘古罕见的大逃亡,张国梁临出发前的行军鼓动此时发挥了至大作用,支撑清军团练的已经并非体力精血这些**的因素,而变成了依靠超凡的信念及意志驱赶的黄羊群,身后有饿狼锋利饥渴的牙齿,所以他们只有凭借不断的奔跑來挣脱死亡……

张国梁率部不知不觉地创造了大清军事史中的一项记录,,仅用两个时辰步兵负重强行军近百里,这还不包括途中摆脱罗大纲、陈石柱两支重兵约四千人的围追堵截,这一记录直到1911年大清王朝寿终正寝,仍然沒有任何后來者能够打破。

当1000多名双腿已经变成僵硬木头的团练兵,艰难翻越李秀成曾打过伏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偷梁换柱 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