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师父教导!”
王勃成了文尊,得到了一道‘咫尺天涯’的神通后,第一件事就是下来拜谢王维。
王勃是寒门出身,从小有才,可是家境困难,要不是王维收了他做弟子,哪能这么快成为文尊?
王维可不敢居功,连忙扶起他,轻言宽慰,劝解他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好一派师徒和睦的场景,羡煞众人!
“快快!子昂快上,莫要让王子安专美于前!”
李白大声地催促着,要他的徒弟陈子昂上台争光。
陈子昂暗暗摇头,王勃做的是一品灵诗,谁能比得过?
他硬着头皮站到了台上,等张九龄介绍了一遍后,他拱手施礼道:“晚生不久前游历幽州,登高台有感,做赋一首,请诸君子一品!”
“哈哈,子昂快快吟来!”
陈子昂大声吟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完了?”李白问道。
陈子昂苦笑:“完了!”
李白有点不满意,“诗倒是好诗,可是太短了,要是再来两句,或许能成一品诗!”
“哈哈,青莲谬矣,此赋虽短,却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细细品之,意味无穷,不比王子安之诗差!”
柳永笑道。
李白沉吟了下,哈哈一笑,“有道理!子昂做得好诗,只是此诗意境沉郁,子昂以后当放开心胸,活得潇洒些!”
“多谢师父教诲!”
“锵嘤!”
众人仰望天空,一只玄鸟落了下来。
“二品诗!”
“二品也是极好的,李青莲教的好徒弟!”
众人又交口称赞起了李白师徒。
李白十分高兴,拿着酒坛与周围人畅饮起来。
陈子昂下台后,骆宾王、杨炯、女子学院的李季兰、晁采等人相继上台献诗。
骆宾王和杨炯做了两首二品诗,李清照的弟子李季兰和林黛玉的弟子晁采做了三品诗。
文会才一开场,真正的高手还没上场,一群年轻人就献上了几首好诗,众人惊讶不已。
这种情况可是几千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难道此次‘混元文会’会成为古今往来天下第一文会?
很有可能,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把握住机会,争取上台亮亮相,让天下人都认识自己。
宋国文修看到唐国年轻一辈这么生猛,暗暗心惊,为了挽回面子,他们派出了晏殊、苏寻、寇准、宋祁等年轻人上场。
宋国年轻一辈人才不少,也做出了几首二品灵诗,三品灵诗,只是没有再出现一品灵诗。
宋国文修暗暗叹息,这一局终究是唐国赢了。
不行,必须要赢回来。
宋国几位文王一碰眼,顿时有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