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足村的日子十分的安乐,元绣娘渐渐的发自内心深处喜欢上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日子了,只是越是喜欢,心里越是失落。
她毕竟总有要走的一天。
张沁儿并不知道元绣娘的这些小心思,见她病情好转了,也是十分的高兴,偶尔也会叫上元绣娘一块儿去山里走走,因为元绣娘大多坐着刺绣,身子骨不算硬朗,往往走上一段路就累的不行,张沁儿这是有心让她锻炼锻炼身体,这样才不容易生病。
下过几场秋雨之后,天气明显凉爽了下来,天空显得格外的湛蓝,白云朵朵,悬浮于高高的蓝天之上,越发显得一副秋高气爽来。
雨后的山林里,有一种美味正在悄悄的生长着,过了一夜之后,整个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的都纷纷挎着篮子上山了。
张沁儿也做好了准备,邀请元绣娘和张乐儿她们一同上山捡蘑菇,张沁儿如今只在每年冬天的时候培育蘑菇拿去县城里卖,因为冬天菜蔬少,价钱高,而这培育蘑菇的菌丝自然也是每年正当季节时从山里采摘出最新鲜、最肥硕的蘑菇,提取出来的孢子。
元绣娘已经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曾经上山捡过蘑菇了,完全把这事当成一件乐事来看,她换上一身青色的粗布衣裳,省的茂密的山林会把细棉衣裳给钩坏了。
张沁儿她们早就对这片林子熟悉了,虽然是在山里捡蘑菇,却也跟在自家菜园摘菜一样轻松,照着往年捡蘑菇的地方一找,准能找到不少去。
三个人忙碌了一个上午,这才各自捡了一篮子的蘑菇回家,元绣娘的脸上挂着高兴的笑容,似乎篮子中放着的不是蘑菇,而是金子了。
到了家中,张乐儿很自觉的把自己捡到比较好的、完整的蘑菇递给张沁儿,这些品种好的蘑菇,才能够培育出更好的菌丝来。
张沁儿也不客气,接过之后,就进了自己的实验室忙活起来,而那些一般的蘑菇则被杨氏炒了一盘子好菜,让元绣娘好好的尝尝鲜了。
日子缓缓的过着,因为张沁儿在县城的宅子工程颇大,现在还在每日烧两窑青砖,拿驴车不断的送进县城里去,因为这件事大多是黄大安在负责,整整大半个月,他就没有睡一个囫囵觉,整日带着黄二虎跑来跑去忙的很。
为此许氏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这些日子大安都快累瘦一圈了。”
杨氏听了,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自己丈夫在县城做事脱不开身,而自己和沁儿又是女人家,有些事情不好抛头露面的去操持,反而累着黄大安了。
倒是黄二虎碰到杨氏时,则说:“我爹说能够帮着婶娘家,这是好事呢,我也正好跟着多学学。”
黄二虎自从编织篮子在中秋的时候小小的赚了一笔,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只编织篮子之类的小东西了,但凡有空,他从来不闲着,总是上山砍藤蔓和竹子回来,捣鼓捣鼓着什么玩意。
张沁儿有次去黄家见到了,这才问了问,原来黄二虎这是看上藤器店的手艺了,他也找不到师傅带路,只好每日在藤器店东看看西看看,把人家藤器的编织手法暗自琢磨着,然后回家就开始依样画葫芦,这样子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不过他也是聪明人,也有编织的底子在,渐渐的就摸出一些门路了。
“你要是能够做出藤椅来那才好呢。”张沁儿随口说了一句,她的脑海中则想起了吊椅,整个都是用藤编制而成的,然后用钢铁固定承担重量,人坐在里面就如同荡秋千一般的舒适。
“你放心,我总有一天会的。”黄二虎一脸认真的说着,他认定只要自己努力,肯定就会学会的。
张沁儿想了想,觉得他这样自己摸索也不太好,就说:“要是有机会的话,还是拜个师傅认真的学学吧。”
黄二虎自然也是希望能够拜一位师傅,但是他并不强求,毕竟好师傅不是你想拜,就能够拜的。
越是手艺精湛的师傅,越是不容易收徒弟,若是拜了一个手艺一般的,别说是学手艺了,那简直就是给师傅白打工的,黄二虎想要手艺,但是更想要钱银,给人做学徒这种事情,别说黄二虎不乐意,黄大安和许氏那也是不肯的了。
如今黄大安家已经不比昔日了,至少温饱无虞,口袋里还有一些银钱,根本无需再胡乱混日子,就连黄小丫这些日子也因为伙食得到很大的改善,而显得有了些肉了,圆嘟嘟的脸盘甚是喜人。
这日,张沁儿打算去县城一趟,一来是看宅子的进展,二来是要买些白糖之类的东西,家里的葡萄酒已经酿了有些日子了,再过几日就要开坛虑渣,这个时候还要再根据口味添上一些白糖才行,酿葡萄汁的则不需要酿足一个月,半个多月即可了,加入一些白糖,使葡萄汁口感越发好喝,这就是关键之处,就算是葡萄酒,也要根据味道再进行添加多少等等。
这次跟随张沁儿进城的,不是张乐儿,她被冯氏拘在家中做针线,如今秋天了,天气渐冷,冯氏打算给张志礼和甜儿她们在做一件新衣裳。
但是显然这次并非张沁儿一个人去,福儿拉着黄小丫爬上了驴车,惹的小宝一个劲的喊着也要去,福儿则不理会他,坐在驴车里面,得意的说着:“你不是喜欢跟在田家小子身后吗?那去什么县城!”
福儿这是计较小宝自从跟着田家小子玩耍之后,就不理自己了呢!
福儿拉着黄小丫的手,赶紧对张沁儿说:“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