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冷雨悄然而至,山风呼啸着,时已到冬季。
进了初冬,林子里的落叶便一天比一天多,树枝上只零稀挂着些许或红或黄的老叶子,只有那松柏之类的常青树俨然苍绿挺拔着。
乌桕林早已经是红叶遍野,一树树,如火树银花一般,十分的惹眼,不只是树枝上,地面也铺了一层红色的落叶,整个山头异常的醒目。
换上薄些的棉衣,张沁儿带着福儿在鸡舍捡鸡蛋,如今家中有四十多只鸡了,每天光捡鸡蛋都可以捡十来个,攒的多了,还可以偶尔送去老宅那边孝顺一二,不过更多的是有人过来买鸡仔。
所以捡回去的鸡蛋,都要被杨氏分开,能够孵化小鸡的放在一起,不能孵化的则拿来日常食用。
鸡舍旁边就是猪舍,如今这头黑毛土猪已经养了一段时日,估摸有个八九十斤了,等到了过年的时候,正好可以杀了过年吃肉。
“沁儿,我爹叫你过去一趟呢。”张俊峰急匆匆的过来,喊了一句。
也莫怪张俊峰急,自从张志廉铁了心想做软纸生意之后,把家里的本钱都拿出不少,又是置办工具,又是收集原材料,又是找人干活,可是这天却一天比一天阴了下去,没有太阳,怎么晒干纸?
杨氏正在剁猪食,闻言忙说:“沁儿你快去看看,没准有什么急事呢。”
张沁儿应了声,和张俊峰一同朝张家老宅那边走去,路上的时候就问过大概的事情了,于是张沁儿心中有底了。
到了老宅,不等张志廉开口,张沁儿已经提出办法了:“冬天没有太阳晒干,那么就用炭火烘干。”
其实前世那些造纸厂几乎都是直接用烘干的,毕竟工厂大批量生产,靠阳光晒的话,一来需要天气好,二来需要晾晒地方足够大才行。
“烘干?怎么烘干?这样软纸表面不会皱皱的吗?”张志廉蹙眉,他其实也拿到灶边试过了,却发现即使干了,那也有些皱。
张沁儿就说:“烘干需要恒温,你拿到灶边去的话,容易造成靠近灶火的过热,没有靠近的过冷,这样就不好了。”
老宅都是砌的炕,于是张沁儿就提议空出一张炕出来,把炕烧热,并且控制好温度,然后把做好的湿纸放在炕上烘干。
张志廉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就让谢氏赶紧去收拾出张俊杰房间,让张俊杰搬到张俊峰的房间里住些日子。又叫张俊杰去拿柴火过来烧炕,一番忙活着。
张沁儿到后院去看造纸进度,后院靠山的地方已经砍了两棵树,挖平了一大块地方,这样方便放工具,张志廉请了不少身强力壮的汉子,其中就有周光勇,如今地里没有多少活,而周光勇又要照顾家中的陈氏,没有办法去县城找事情做,恰好张志廉要找人干活,就过来了。
和周光勇打过招呼,张沁儿就去看那已经做好的纸浆,纸浆的容器是石缸,这是有种说法的,放在石缸中的纸浆不容易沉淀也不容易腐败,所以用的工具大多是石头的。
拿竹帘往纸浆中一趟,就捞出一张细白的湿纸来,张沁儿用手去捏了捏质感,觉得还行,这次张志廉也没有偷工减料,把纸浆捣鼓很细腻。
张志廉一直跟在张沁儿身边,只要她神色不对,就赶紧上前问着,这态度简直好的不得了。
“盒子都做好了吗?”张沁儿看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随口问着。
“做好一些了,现在田家还在赶工,二虎那小子也做了一些藤的。”
“盒套呢?”
“莲儿和贞娘做了一些,另外也叫村里手巧的人家做一些,按照一个盒套十文钱来。”张志廉一一说着,也在心里想着是否有遗漏的。
盒套所花费的布料和功夫都不多,但是因为抽纸盒是打算面对大户人家的,所以讲究一个精致好看,盒套上必须都要绣上适宜的花卉,或者喜庆的字样,这样自然花费的功夫多了,价钱也要提高。
不多时炕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张志廉就让大家把湿纸捞出来,稍微晾干之后就拿去炕上铺着,炕上放满了,就放在桌子上、地上,反正整个房间的温度都渐渐高了起来,放在地上都比外头干的快。
等纸干了之后,张沁儿亲自检查过成品纸张的柔软度和质量,就让张志廉去田家拿些做好的盒子过来,她索性这会儿把全部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一一教了,省的张志廉三天两头过来打搅她。
盒子都是统一的大小,呈长方形,中间露出一个椭圆形的口子,方便取纸用的,张沁儿先是动手把张莲儿她们做好的盒套套在盒子上,于是本来很一般的盒子立刻变得好看起来。
接下来又教他们把纸张裁剪成大小适合的长方形,对折,一张纸夹着一张纸的一半,这样一直叠加上去,叠到盒子那么高的时候,就放入盒中,这样一个完整的商品就做好了。
这包装的活是巧活,大男人不适合,就让谢氏带着莲儿贞娘去做,但是若是要做出大量的,还得找几个相熟的媳妇过来帮忙。
好在冬天地里活少,只要喊一句,保准来一堆。
这些事情不是张沁儿关心的,全部由张志廉自己处理。
左右想了想,没觉得哪里还没有交代,待要走时,忽然想起一件事了。
“大伯,你会书画吗?”
就在刚才,张沁儿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绣花布套虽然好,但是男人们用的时候是否会显得花俏了一些?
虽说软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