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皇上您该去搬砖了>第908章 911.为何不怀疑

911.

即便是害死扶苏的胡亥,在劝说李斯时,评价也是“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足以证明扶苏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就算扶苏犯糊涂,蒙恬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明白,难道就不会好好想想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扶苏不傻,为什么要干这种傻事?

这就还是要从蒙恬对扶苏规劝的那番话来分析了。

有一种方法叫做“解读关键词”。我不管你和我饶多少个圈子说多少话,我就把你话中的几个关键词摘取出来,就能了解到你到底想说什么了。

那么蒙恬那番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呢?答案是“三十万众”、“公子为监”。

扶苏不可能不知道部队的数量,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职务,在这种时候蒙恬做出这么具体的提醒,只不过是有些话他永远也无法直接说出口而已。

这句话里面真正的逻辑线是这样的:这个诏书可能是假的——就算诏书是真的咱们也可以不认——虽然不能直接不认但可以说陛下是被小人蒙蔽了——打着“诛xx,清君侧”的旗号起兵。

扶苏也正是听懂了蒙恬的意思,才会说出“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的话语,实际上就是拒绝了造反的提议。

也只有这样,司马迁才能用“为人仁”来解释。

根据这一系列的分析,整件事情的脉络就全部出来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蒙恬北驱匈奴。

蒙恬也没有让始皇帝失望,率三十万大军和匈奴干了若干次仗,收服了河南地(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然后在从榆中(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到阴山的地域范围,设立了三十四县。

紧接着又打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百姓充实边县。

占据了这些地方之后,为了巩固边防,蒙恬主持修筑了西起陇西临洮(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藉天险,设要塞,有力遏制住匈奴南进通道。

后又开直道,从九原郡(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

至此,蒙恬已驻守上郡十多年。

不管蒙恬对秦始皇多么忠心,但这么庞大的一支精锐部队长期在一个将领手里,秦始皇总是不太心安,于是就借着“扶苏和我吵架”的理由派自己的大儿子前去监军。

蒙恬是个聪明人,当他知道扶苏要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什么异常的话,扶苏终会成为皇位继承人。

在蒙恬看来,陛下派公子前来,一方面是对自己进行监督,另外一方面也是选定自己作为未来的辅佐大臣。反正我又没想造反,不如就干脆顺水推舟,把虎符交给扶苏并全力辅佐他。既表达出自己没有贪恋军权的意图,又完全和皇储搞好了关系。

蒙恬的这个提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毕竟虎符在自己儿子手里,总比在外人手里安心。另外一方面就是和身经百战的蒙恬不同,扶苏从未指挥过什么战役,更不具备造反的可能。至此,应该形成了一个秦始皇、蒙恬、扶苏三方面都认可的局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面的事情就全都顺理成章了。

说到这里,李淳丰叹了一口气:“之前我对这件事还有一处没有想通,但现在完全明白了。”

秦晓鸾问道:“什么?”

李淳丰答道:“即便扶苏坚决不反,可为什么对诏书深信不疑。按理说此事关乎到自己的性命,怎么都会产生怀疑。”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目光落到了秦晓鸾身上。

秦晓鸾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扶苏之所以相信诏书是秦始皇下达的,是因为看到玉玺上加盖的玉印章。只是他想不到的是,那份印章是丞相李斯伪造的。她不想再回到这件事上,于是岔开话题问道:“如此看来,秦始皇的死,确实存在很多疑点。您认为是怎么回事呢?”

李淳丰直接回答:“我认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个惊天大阴谋,应该是从荧惑守心那时就开始了。”

他说的荧惑守心,指的是始皇帝三十六年。

《史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那一年,出现火星侵入心宿的异常天象(被认为象征着帝王有灾)。

接着,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

不知道是谁在那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一行字。

秦始皇知道后,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也没问出来,最后把居住在周围的人全部杀死并焚毁了那块陨石。

在同一段中史记还记载了另外一件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同年秋天,有使者从关东回来时经过华阴平舒道,因为时间紧急,不得不晚上赶路。

半夜,有个人手里拿着玉璧拦住了使者:“


状态提示:第908章 911.为何不怀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