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了唐末五代军方将领夺权反叛的教训,宋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十分谨慎。调兵、领兵的权力被分割的七零八落之外,驻军也有很大调整。
当然,对的地方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唐朝前期采用府兵制,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府兵在关中,拱卫京畿。宋朝也是如此,重点都是强干弱枝。
宋朝的军队有禁军和厢军的区别,禁军的战斗力和人数都首屈一指。而大批的禁军主要驻守汴京附近,拱卫都城,称之为京营禁军。虽说禁军还有别的部分,可时间一长,在人们的习惯中禁军代指的就是京营禁军。
其兵力数量可能已经到全国军队的一半以上。如此一来,不管是哪里发生叛乱,能够调动的兵力不会太多,可以保证朝廷平叛之时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对于古代的封建王朝而言,帝国的都城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地方。
而且禁军士兵的选拔也更为严格,身体素质更好,战斗力也因此很强大。地方上则主要是厢军,实力较之禁军差了许多。
只是,京营禁军就一定是大宋朝最强的精锐吗?
也许建国之初确实如此,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年时间过去了,禁军已经不复当年。
没有太多的战事,禁军得不得锻炼,虽然士兵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可战斗力却不如往昔。北宋采用的是募兵制,可实际上却是养兵制。哪里一旦发生了灾荒,便立即前去征兵。北宋的皇帝们坚信一点,只有造反的流民,没有叛乱的士兵。
如此一来,军队的人数在不断膨胀,可是士兵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其中更是不乏滥竽充数者,整体素质下降几乎是必然的。
加之是太平盛世,时间长了就会有糜烂之事。禁军也无法避免,而今其中已经有很严重的问题。除了殿前司之外,其他的京营禁军也越发的废弛,战斗力和秩序都大不如往昔。虽说仁宗朝。文彦博曾经提议精简禁军,可效果却十分有效。
如此情况下,如果从战斗力的角度来讲,当前大宋朝最强的精锐部队应该是西军才对。
其实所谓西军本该也是禁军的一部分,北宋禁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拱卫京畿的京营,河北路防御辽国的河北军,陕西路防御西夏的西军。
西军所在的陕西路地处西北,自古以来就民风彪悍。自从秦朝时起,赳赳老秦的精神风骨就一直传承下来。西北汉子身体强壮,多有虎狼勇士,底子很不错。加之西北之地尚武精神也更加浓厚,重文轻武在这里表现的可能不是很强烈,故而兵卒的基础更好一些。
西军从根本上已经有较大的优越性了,不过一直军队的强大绝对不是先天的。后天因素才是关键。
最为重要的是,这几十上百年,他们几乎一直在打仗。西北就是个混乱之地,游牧与农耕的交界处,战争必然多发。北宋建立,尤其是西夏反叛之后,打仗已经是家常便饭。平均每隔一段时间,西夏就会蠢蠢欲动,边疆或大或小就会有战事发生。
彪悍的将士们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不断积累经验,战斗力也不断提高。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队。光是精神风貌都大一不用。
西军能苦斗,敢牺牲,已经是天下闻名,陕西四路从大范老子范雍开始经营起。强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军除四路正军,其他不管蕃兵,强壮,弓箭社,与西夏。青唐诸羌纠缠百年,是一支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疆拓土的军队!
陕西诸路,一家数代都为西军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一堆寡妇同处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可以说是西北男儿用鲜血和性命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部队。
因为一直持续作战,训练也不曾间断,这种强大的战斗力一直得以保持。而今西军士兵俨然是职业军人一般,在大宋军队中绝对的首屈一指。
加之各大军事世家的用心经营,西军的战斗力不言而喻。西军中有名的部队有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青涧城种家军等。西军将领一般世代相承,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普通宋军相比,战力高出很多。
毫不夸张的说,京营禁军于西军来一场大战,京营怕不是西军的对手。
虽然没有直接的比拼,但在此之前也有一些间接的对比。
仁宗皇佑四年,西南部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叛,湖广军队糜烂,完全不是对手,很快就让叛军占领了邕江流域的许多城池,并且威胁岭南东部,甚至一度围困广州,湘南一代也岌岌可危,甚至还建立大南国称雄一方。大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因此而动荡不敢,国朝震动。
如此情况下,朝廷大为震惊,立即派京营禁军前平叛,不想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根本无法奈何侬智高。
最后实在不得已的惊恐情况下,仁宋皇帝孤注一掷——任命了枢密院副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统领二十万大军日夜兼程南下镇压叛乱。宋军的先锋即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传人杨文广。狄青在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收复南方失地。
此战之中京营禁军和西军的战斗力对比可见一斑,除了狄青的个人能力之外,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后来狄青之所以被罢免,猜忌,最后郁郁而终,想来也是与此有关的。
西军实力太过强大,他本人又在西军之中威望甚高,他的存在难免会让朝廷不放心。仁宗皇帝或许放心狄青,可有些人却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