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振奋新明>第八十七章 被火箭炮带偏的明末战场

一个穿越者对世界能有什么大的影响?穿越到明末已经三年多了,李振新以为自己这只小蝴蝶至今为止,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事。但事实是,他已经凭一己之力搞的世界硝烟弥漫了。

搞乱世界的并不是李振新大力发展的毛纺织业和搪瓷产品,也不是燧发枪而是当初为了应急,仿着后世的墩子炮做出来的土火箭连发筒。现如今这玩意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连珠炮。

自从去年年中,通过陕北义军大量流入战场后,连珠炮就一发不可收拾的迅速扩散出去了。

率先大规模投入战场的并不是抗清武装,而是满清的军队。他们通过在战场上缴获的火箭筒获得了仿制的原型。然后就利用成熟的兵器生产能力,大量的仿制了这种简单实用的武器。并快速的投入到了战场上。

仿制的连珠炮运用到战场以后,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在南方战场上,很多首次接触到这种饱和火力攻击的抗清武装,几乎是一接触就溃不成军。

原本就没能力和清军正面交战,现在又遇到了这种凶残无比的火器,那局面就更惨了。所以在最初的几个月,好多抗清武装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接连溃败。

这种局面在贺珍退入川北之后才有所缓解。退入川北的贺珍也带去了不少连珠炮。在川北贺珍和李过等抗清武装的战线联系上了,自然这种先进的武器也通过技术交流被共享给了其他抗清武装。

与清军相比,抗清武装分布分散,联系时断时续,自然为兵器制造上也无法进行产能共享。所以连珠炮的产能和装备率就没法和清军比了。

但抗清武装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创造力和魔改能力。有了连珠炮的原型以后各个抗清武装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山寨创新能力,对这种凶残的火器进行了大幅的魔改。

南方地区盛产竹子,很多抗清武装很有想象力的把发射筒改成了竹筒。竹制的连珠炮除了使用寿命太短以外,其他方面并不比铁铸的差,而且制作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还更轻便。这玩意最简陋的土作坊就能搞,非常适合游击区兵工厂的生产。

除了对发射筒的材质进行魔改以外,各路抗清武装还开发出了各种型号的火箭筒。什么单发的火箭筒,三响的火箭筒等等乱七八糟的古怪样式层出不群。

要说魔改最凶残的还得是新封的延平郡王,国姓爷郑大木。他根据土火箭筒开发出了一种,影响世界海战近半个世纪的火器。被后人称为延平飓风炮。

延平飓风炮是结合李振新的墩子炮和传统的大将军炮。直接把十几门类似大将军炮的铸铁火筒组合在一起装到战船的甲板上。发射的时候,就像飓风袭击一样恐怖。

这玩意一投入到战场上,就造成了恐怖的影响。大木同志用他的战舰,带到靠海的城下,然后轰上一轮飓风炮,吓的守城的敌军瑟瑟发抖,接着在杨帆远去。搞的沿海的清军整日提心吊胆,最怕遇到这种不讲武德的年青人。传统的火炮都是点到为止,可这玩意儿是一点情面都不讲,上来就是一顿乱拳啪啪的打脸,就是被蹭一下也让人承受不住。

也就是财大气粗,船只众多的国姓爷能搞的了这种东西。就像虎威军这种陆地步兵武装,即使是做出来也没法用。延平飓风炮最大的优势还是在海战上,在海战中一旦被装备了这种火炮的战舰咬上,那就是彻底凉凉了。

特别是这种火炮可以装备到行动灵活的小型船只上,然后通过抵进攻击的方式对大型战船形成饱和式毁灭轰炸。遇到一波这样不讲理的炮击,几乎就是遇到了世界末日。

自从有了这种火炮,郑成功的船队几乎就成了东亚海面上无敌的存在。不管是满清不成气候的水军,还是西班牙人,荷兰人的舰船,都被打的闻风丧胆。

延平飓风炮的出现甚至硬生生的改变了世界海军的发展潮流,之前主流的海军发展方向都是船只越大越好,火炮的口径也是尽可能大,尽可能打的远。可这种火炮出现之后,越大的船只被咬上的概率就越大。在命中率基本靠运气和密度的时代,火炮的口径大其实起不到必然的效果。

所以自郑成功魔改火箭筒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海军的主流发展方向被彻底带偏了。大家都不敢造大船了,越大的船越容易成为靶子。也不再琢磨怎么搞大口径火炮,而是觉得延平飓风炮才是海军的主战火炮。

原本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粗糙,简陋的武器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李振新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怪不得有人说战争才是促进技术交流的最有效方式,短短的一年时间,全国的主流战场上,就到处充斥着连珠炮的怒吼,并且通过海战迅速的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波及。

被带偏的不仅是海战潮流,陆地战场也因为提前出现的饱和式火力攻击,而发生了重大的战术变革。更短距离的炮骑协同战术,堑壕战的提前出现等等一些原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战术都因李振新无意的举动而出现了。

已经把明末战场带跑偏的虎威将军,到现在还没有这个觉悟。在得知满清即将派吴三桂再次入陕的时候,他又一次有了火力不足恐惧症。

“王师傅?你最近有没有想到新的发明啊?本将可是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啊。”在新修的延川县衙,李将军很无良的把自己的压力转移到了,振川城首席匠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章 被火箭炮带偏的明末战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