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夏天还是悄悄来到塞北,复读社外边大路两边的杨树已经青绿一片,在暖阳下哗啦啦直响,闪烁着晶亮的银光。
大路之上已经排满了一辆辆马车,上面坐满了复读社的秀才和举人们。
最前面的马车上,一头白发的老夫子吴玉和钱谦益、相互搀扶着上了马车,一众复读社的老师和学生也跟着一起上了马车。
车队缓缓走出东胜卫,向着大学城的方向而去。
大学城部分已经落成,复读社也告别了在东胜卫原来将军府的日子,开始般往大学城内。
眨眼间,复读社在东胜卫已经一年多了,再有不到半年,他们中的秀才就要参加乡试了,再有不到一年,他们中的举人就要进京科考了。
坐在马车上,钱谦益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这个硕大的将军府,这也是他这将近两年来教书的地方。
他对这里还是有些感情的,回想起以往种种经过,也是不免有些难过,不过看到后面马车上那些年轻的秀才举人,他还是很欣慰的笑起来。
应该说,他对现在自己的学生很是满意的,经过这一年半的教学和反复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残酷的考试折磨和反复的八股文练习,他的学生的水平至少都是突飞猛进的进步。
尤其是那时候李丹为了提升学生的水平,还专门编写一本《古文观止》的书出来,却是钱谦益完全没有想到的。
钱谦益对于李丹的看法也从武夫蛮夫有所改观,简直是刮目相看,看做一代文坛大家。
李丹是没有科考,如果他要科考的话,只怕早就中进士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来的钱谦益还有一众流放在此的进士对于李丹配合度就高多了,也和阮大铖一起安心在此教书。
他们和学生的家眷都搬来东胜卫,全部心思也都放在这里,甚至出门都很少,哪怕是外面大学城的建设一直忙碌个不停,他们也少有人去看个热闹。
除了知道那里一直忙碌和嘈杂之外,对于大学城他们并不了解多少。
大约也就半月前,吴玉老夫子跟他们说大学城已经建好一期工程了,其中有专门为复读社准备的校舍,就在大学城的东南一角,他们现在可以搬进那里读书学习。
钱谦益也对大学城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李丹专门为复读社留了一个校区。
不过在他看来,现在的将军府其实也算不错了,他甚至都没想过还换一个地方,哪怕是专门的学校他也认为这里已经不错了。
李丹在这里给他们的吃住条件都已经很好了,大明之内,就是那些江南大户人家也难以堪比。
不过,吴玉老夫子已经劝了几次,还非说那里比这里更好,钱谦益阮大铖等人无奈之下,只得听从吴玉老夫子的建议,先行将复读社搬过去。
马车队伍出了东胜卫走过一片荒芜的草地之后,一条宽达数丈的平整大路在他们眼前闪现出来。
这路甚是有些奇特,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在路两边还分别挖了长长的沟渠,沟渠两侧都栽种上了小杨树,树都不大,但是现在也长的郁郁青青,正在初夏的暖风里摇曳身姿,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等到马车走到这路上,只听到前面马蹄踩着路面清脆的踏踏踏的声响,而这马车却平稳的犹如走在镜面上一般。
马车之上,钱谦益、阮大铖,还有一众老师立马感受到这条道路的奇特之处,全部睁大眼睛,难以置信的站起身反复看着下面青灰色的路面,似乎要找到什么秘密一般。
看着马车之上众人诧异的神色,吴玉老夫子一脸淡然,拉着钱谦益阮大铖等人重新坐下,一边随口解释道:“这是水泥路,正是李将军专门开了一个水泥厂制作水泥来铺的这条路,以后我们这里的大路都要用水泥来铺。大家不必着急,再有几里地就到大学城了,到时候看到你们就知道大学城的好了。”
钱谦益他们真不是着急,他们是疑惑不解,感觉从未见过这样平整的道路。
“水泥路,可……这路上,一不见水,二不见泥,怎么叫水泥路呢?”连一向爱拍马屁的阮大铖此刻也是疑惑道非说出来不可。
“这个……这是李将军起的名字,至于为什么他把这路叫水泥路我也不懂。”吴玉老先生只得无奈的说道,
“其实就是一些青灰色的粉末,就跟草木灰很像,不过铺在路上,就是这个样子了。”
吴玉的解释并不算清楚,但是阮大铖钱谦益等知道是李丹制作的一个新东西,和很多东西一样,其实很少人能解释的出来。
反正大家也习惯了,也就没有再多问,就这样带着疑惑迷迷糊糊的朝前而去。
也就几里的路程,很快一座城池出现在他们眼前,随着他们越走越近,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瞪大眼睛打量着路两旁的一栋栋房子。
这那里是普通的房子?
分明是宫殿吗?
车马停在一座大房子面前,吴玉说这就是他们的一个教室。
眼前的房屋,面积大约是平常房屋的五六倍大小,高达两丈多,上面是琉璃瓦盖顶,完全是一派宫殿的感觉,而房屋的窗户一个挨着一个,大约三间房大小,就有好几扇窗户,而且这窗户大的比门还大的多,简直能赶上两扇门的面积。
而且有人已经看到,窗户上已经安装了玻璃,透明的玻璃,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屋内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桌椅。
“吴……吴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