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直接以办事不力将我砍了,换上别的人呢?你们倒是没损失,我可是要掉脑袋的!其他官员仍旧不依不饶:“王尚书!此事绝非你一人的事情,乃是与朝中群臣息息相关!不能为了你的一时安危,便让我等的子孙后代也全都受损啊!为子孙计,此事,妥协不得!”王世雍脸都气黑了,他很想说,你行你上!要不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你来坐!王世雍这个人,胆子并不大。或者说,欺压百姓的胆子大得很,但跟皇帝对着干的胆子,他是没有的。否则当初也就不会如此热衷于在城中搜刮女子送给金人了。此时这位新官家登基之后,已经杀了一名宰执、废了一名宰执,他是疯了,还敢跟官家对着干?所以,任由这些大臣百般劝说,王世雍头都摇得像是拨浪鼓一样,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还是张静邦说话了。“好了,大家都先别吵了!“我看,此事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众臣问道:“如何还有转圜余地?张相快请讲!”张静邦轻轻叹了口气:“当今官家虽然摆出了一副要废宰执、所有政务事必躬亲的架势,可在我看来,这终究是不可能的。“朝廷政务何其繁琐?“按照原本的情况,除了六部、御史台等机构要各司其职以外,至少需要两到三名宰执,才能将这些政务处理干净。“官家此时虽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要将所有政务全都收到自己手中,但官家又怎么可能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而且,还是干三个宰执的活!“所以,不出三日,官家的宫中必然是奏章堆积如山,各项事务严重积压。“到时候朝会上,你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要求官家再选出宰执。“官家见识到朝中政务的繁杂,自然也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到时候你们再想办法讨价还价,在恩荫等事情上与官家讲讲条件,就更有可能成功。”群臣恍然点头:“原来如此!还是张相想得明白!”“这等简单的道理我等之前为何没有想到?果然还是被这个新官家给唬住了。”“是啊,这位新官家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治国方面,还是没什么经验的。这样一番姿态,估计也是为了立威,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闹到最后,多半是大家各退一步,官家平稳交接、树立权威,我等收敛一点,但利益不损,也就这样过去了。”此言一出,这些大臣的心中安定了不少。他们这样想,倒是也很有道理。毕竟从他们的视角来看,这位郓王,是无论如何也干不成废宰执这件事的。郓王是何许人也?或许很聪明,能考中状元;或许在军事方面很有才能,可以统帅西军。但是,他凭什么可以自己一个人干三个宰执的活?要知道,宰执里,状元公之类的天才多得是,而且都是从各级官职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处理政务的能力都强的爆表。这样的人,尚且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将朝中政务给处理干净。往往还很不轻松。郓王凭什么?他一没有基层的执政经验,二没有如此旺盛过人的精力,三没有事事亲力亲为的必要。所以,众人得出一个结论。这位新官家之所以摆出了一副要废宰执的架势,实际上不是真的要废宰执,而是要以此,跟百官谈条件。先做出一副“你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可替代的”这种姿态,在群臣中立威,防止自己以后政令不通,等群臣知道错了、认怂了,他就再顺理成章地将这些事情分派下去。这么一番折腾之后,群臣更加听话了,官家自己也不需要真的那么辛苦。嗯,看起来,这确实是个好计策,而且,应该也是唯一的一种可能。只是这计策一旦被群臣看穿了,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些大臣开始考虑着,既然官家不可能真的将所有的政务亲力亲为、百官并不是真的可有可无,那我们是不是只需要稍微做做面子工程就行了?没必要被官家吓住,直接将核心利益全都交出去了吧?想通了这一点,这些官员全都长出一口气,纷纷向点破这一点的张静邦道谢。“张相果然是洞若观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相未来必然还有再起的时候,下官翘首以盼了!”“诸位,以后也要常来张相府上拜会,咱们以后也少不了张相的提点。”“那下官就先告辞了!”他们全都心满意足地告退。只是这其中,王世雍并没有跟他们一样想。“事不关己,这群人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我是吏部尚书啊!革除恩荫这件事情,官家可是指名点姓地交给我了!“若是此事推行不力,他们自然是乐见其成,可官家真的恼羞成怒了,我恐怕是难逃一死……“不管他们怎么想,恩荫这个事情我还是得抓紧去办……”王世雍还是再度选择了从心。毕竟他的立场跟其他人不同,而且多年的求生经验让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些什么,总觉得此时还是……保住狗命要紧。……几天后。刑部衙门。王世雍看着手中发回来的奏疏,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这几日,他一直在推动革除恩荫的方案。官家已经给了他一份相当明确的方案,王世雍就算是想从中做手脚也根本没机会。不过这方案的种种推进过程和细节,他这个吏部尚书还是得不断上报的。吏部中有专门负责恩荫的部门,也就是验封司,包括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等事务。王世雍每天盯着下边,也留意着上边。而每一份奏疏递交上去,过不了多久总能再发回来。而发回来的奏疏,上面基本上都写好了皇帝的处置意见,没有模糊操作或者和稀泥的余地。王世雍虽然在吏部衙门,但外
状态提示:第263章 一个人全干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