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有一个被很多人误解的小绝招,可以用来增加你对别人的感情或是别人对你的感情。一般人都认为感情越深厚才会付出更多,这就是被误解的地方。有时候等价交换的逻辑并不只是如此。想要别人更加爱你,不意味着你要更加爱对方,而是要想办法让他为你付出更多的心血。在这种奇妙的等价交换的逻辑之下,别人为你付出越多他就对你越有感情——感情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精明却很市侩的商人,一丝一毫的付出都会被记录在案,为了不让付出变成毫无价值的浪费,这个商人会细心将所有付出一一加工,让它们发生质的变化。就像老师偏爱那些让她伤脑筋的学生,她越是为那个学生劳心劳力,那个学生哪怕远不如别的学生优秀,但在她的心中的分量仍旧会变得更重。
玛丽曾经就是那样一个学生。她是个需要别人费心的孩子,也是值得教育的学生。布雷恩先生对她的关心要远远多于她那两个成熟懂事无需旁人费心的姐姐。她们比她要漂亮的多,但是同样的她们身上因为独立和成熟而缺乏一种可以让他介入的空隙,她们完全不需要他为她们做点什么。他自然而然的把注意力放到那个容易受到影响的不太稳定的玛丽身上。
他留意过她,担心过她,指导过她,保护过她,他在那种他不知道的逻辑中养成了关心爱护她的习惯,然后又从这种习惯中发掘了自己感情的线索。他差不多在某一时刻意识到,在所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中,她最得他的心。她即使长得毫不起眼,却仍是她姐妹中最让他挂心的那个。他会对别人的缺点一笑了之,会对妹妹的缺点要求严格,但是碰到她的缺点,他会想要追究起它的根源分析她的想法。她的优点比别人的优点更加生动,她的缺陷比别人的缺陷要来得可爱。她的所有特质在他眼中就算不是最高级,也常常是比较级。
这种时候人们往往很难评价他到底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了。
也许像这样经过这样一番剖析后,他会发现自己对她的喜爱其实毫无道理。她并不具备那些他的理性所筛选出来的条件——似乎也和他的理想相互违背。她不是理智和世俗观念为他挑选的那个人。但是更无道理的是,即使他知道这件事毫无道理可言,他仍然抵抗不了它的自成一系的道理。
布雷恩先生对玛丽·贝内特秀另有图谋这已经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