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27年的1月1日,即是农历丙寅年的冬月十四。。
北京城,小雪。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可以从西周算起。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劣镇,遗址尚存。但作为整个中国的行政中心,是在元朝。
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往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
洪武九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中央政fu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修建,这时候的北京城不是四四方方,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没钱给闹的。
本来“庚戌之变”被俺答一顿打脸,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嘉靖皇帝想给北京修一圈外城,让北京变成“回”字形。修外城的工作量太大,于是先修了南边的一段儿。修完这段外城,朝廷发现没钱修不起外城的剩余部分了,于是在修好的那一段外城的东西墙的北端,又各修了一段东西向的城墙跟内城连上。于是北京城就变成“凸”字形的了。
从地图上这个让人无语的不规则形状,让处‘女’座的人看了能吐血,可见钱有多么重要,没钱就算是京师这种地方修成这幅难看样子你也只能将就。
由于清朝前期中期北京基本没战争,后期外敌入侵城墙根本没作用,近现代到新中国也是如此,没人闲的蛋疼去把城墙修完整,古城区此种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甚至为了建设还需要拆了一部分,让一些情怀党们哭天抢地的控诉土鳖破坏传统文化。
其实情怀党一直不明白一个道理,因为强大才拥有‘逼’格,而不是拥有‘逼’格才会强大。有钱才能任‘性’,而不是任‘性’就能有钱。
即便是在明朝这个传统文化还没被破坏的时代,也不会有人只为了让情怀党看着舒服就‘花’巨资把城墙修正正方方了,凑合着能用就行,朝廷的钱还不够‘花’呢。
冬月十四这一天,九城北‘门’德胜‘门’外是人山人海等着看热闹的百姓,朝廷又要出征辽东了。这里是朝廷大军出兵的地方,人人都想占个好位置。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德胜‘门’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
德胜‘门’在元朝为健德‘门’。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
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
洪武四年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
正统元年至四年修建包括德胜‘门’在内的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角楼、桥闸。此后,德胜‘门’历经修缮,才到了现在这个模样。
自努尔哈赤这个恶魔在万历朝开始在辽东崛起,北京的百姓曾经见过许多军队从这个德胜‘门’出发去辽东讨伐,就再也没回来。
猛将刘刘大刀,戚家军的戚金,白杆兵的秦邦屏、秦民屏,多少的名将强军战死沙场,让人扼腕流泪。
这次领兵的是在五省平寇的左冷禅左督师,监军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张好古,军队是年前在辽阳大捷里大放异彩的三千秦军和一万京营‘精’锐。
最近几天,德胜‘门’真武庙的香火特别旺盛,京城许多百姓去焚香祷告,希望华夏的北方之神老人家能够保佑出征的大明将士将那些后金的鞑子打败。
北京内城九‘门’都有瓮城,每座瓮城里边儿都有庙。其中七座是关帝庙,两座是真武庙。关帝关二爷就不用说了,真武庙里供的是真武大帝,因为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所以北边德胜‘门’安定‘门’两座城‘门’得靠他老人家把‘门’儿。
趁此机会,许多道士信誓旦旦到处宣传,说左冷禅是天上星宿下凡,来保大明江山的,手持李小神仙传下来的宝剑,定能杀尽关外建奴。爱三清,爱大明,修道不忘爱国,爱国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