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一种最顶级的神话或者是传说的存在,这一个情况几乎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非常普及的。
不仅仅是中国或者是汉文化普及地区,在外国,龙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高层面的“存在”。
……
在西方的神话当中,龙被称之为dragon。
dragon最早起源在西欧古代某些民族的文化里是力量与神圣的象征,而在基督教文化里则被形容是邪恶、恶魔的代名词。
dragon,通常描述为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和一个有些像马的头。故事中最常提到的颜色是绿、红或金色。它的尾巴长而蜿蜒,末端有刺,可能有倒钩。每条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类似于肉食性鸟类的。龙有几排尖牙,常常有背棘。在晚期到近代这种生物通常喷火或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
据说,在最早的促成西方传统的传说里,它是神圣的存在,而非人类冒险者遇到并战斗的怪物。然而,农业或城市文化的有组织的神话一般不崇拜这种生物;更确切地说,龙的形象是原始的混沌,创造、有序的神的敌人。
欧洲各语言中,无论是属于拉丁语族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还是属于日耳曼语族的德语、丹麦语等语言中,“龙”一词都有着类似的词根。
英语中的“dragon”一词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与法语中的“dragon”一词一样,来源于古法语中的“dragon”。后者则源自拉丁语中的“draconeo”一词则是源自古希腊语中“drakon”。
在拉丁语中,“draconem”也可以指巨大的蛇,而在古希腊语中,“drakon”则指巨大的海蛇或海中怪兽。“drakon”的词根“drak-”有“注视”的意思,因此“drakon”字面上可能是指“拥有注视者”。
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则出现了更近似于现今的龙的形象。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迪亚马特是海洋之女神,不仅是创造万物的神祇,也是元初混沌的化身。可以看到巴比伦神话在古埃及神话里继承下来的海洋、母神与破坏的概念。迪亚马特与主神马尔杜克的战斗是“勇士与海中怪物搏斗”这一母题的早期雏形。
迪亚马特的后代怒蛇则被认为与龙有更密切的关系。根据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巴比伦城伊什塔尔城门上的浮雕显示,怒蛇的形象接近于麒麟,头部、颈部和躯干都覆盖着蛇鳞,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爪;头顶长角,尾部有蝎尾针。
古希腊神话中的龙常常作为凶恶的怪物以及宝物的看守者出现。
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提到阿伽门农的装束时说他的剑带上有蓝色龙形的图案,他的胸甲上也有三头巨大的龙形象的纹饰。在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功绩中,第十一件“盗取金苹果”中守护金苹果的也是龙。
据伪阿波洛多》第2册中描述,金苹果“由一条长生不死的巨大的龙看守着。这头巨大的龙是堤丰与艾奇德娜的后代,生有一百个头颅,一百张嘴巴里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
许癸努斯的《传说集》中则提到守护金苹果的龙拉冬是堤丰与艾奇德娜的子女之一。它还有一个兄弟,是守护金羊毛的龙。
古希腊文中“龙”与“巨大的海蛇”是同一个词,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蛇的形象相近,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力量以及长生不死的能力,这与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的形象有关。
而比较直观的认识是,欧洲的“大蜥蜴”最为典型的形象出自《贝奥武夫》:
传说将这条龙描述为拥有盘旋的蛇形身体,喜欢囤积并看守宝物、好奇心重、好报复、会飞、会喷火,牙齿中含有致死的毒液。
《贝奥武夫》的龙是非理性的,它的行为受自身的yù_wàng支配。诗中着重描写了它对财宝的看重。它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人类的语言,甚至见到贝奥武夫时显露出震惊与害怕。外观上,龙的身形修长,牙齿尖利,能够飞行。《贝奥武夫》中的龙承袭了基督教中的反面形象,是诗中基督教思想的体现。
……
在十二世纪开始流传的亚瑟王传奇中,提到佛提刚王想要建一座城堡,然而建造时,工匠们发现白天建到一半的墙总会在夜里倒塌。于是国王召集占星术士和巫师来解决他的疑惑。巫师告诉国王,需要用chù_nǚ之子的血洒在地上,才能使城堡建成。国王最后找到这样的孩子,就是梅林。
梅林将这种办法斥为谎言,并告诉国王,城堡的地基之下有一个湖,湖底有两条沉睡的巨龙。国王发掘出地湖后抽干池水,果然发现一条红龙与一条白龙。这时两龙苏醒,开始相互争斗。白龙一开始占据上风,而红龙奋起反击,最后将白龙驱走。
梅林解释说,红龙代表佛提刚王的子民英格鲁民族,而白龙代表撒克逊民族。英格鲁民族会首先被撒克逊民族侵略,而后浴血反抗,最后赶走撒克逊人。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9世纪的《历史上的不列颠》中,其中佛提刚王的领土就是现在的威尔士。
在写作年代可能更早的《马比诺吉昂》中,则记载了另一则龙的故事《露德与莱弗利》。
露德是不列颠王贝里的儿子,继承了不列颠王国,他的四弟莱弗利则娶了法国的公主,并成为法国国王。露德统治的时候,每年的五月份,不列颠的每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