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九十二章

在东方的历史当中,比较善于运用火器部队作战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则是日本。

日本的话,火器逐渐成为主流,应该是安土桃山时代的中前期。

在长筱之战当中,织田德川联军大量使用铁炮(比较初期的火绳枪),成功击败了当其时在日本战国相当著名的骑兵部队——武田赤备,并且成功让武田家的实力一落千丈,为武田家最终在高远城一战之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

1575年5月武田胜赖包围德川家康女婿奥平信昌居城长筱城。长筱城当时只有守兵500人。德川家康向其盟友织田信长求救。1575年5月18日,织田信长的救兵到达,与德川家康会师。

武田胜赖得知德川家康、织田信长的援军到达后,就放弃了对长筱城的包围,而继续向清井田原进发,他的意图是让敌人跟着他移动,这样他可以发挥出他的骑兵的长处。但他忽略了自己的后方。织田信长得知武田胜赖继续进发后命令他的部将夺取鸢巢山砦。这样一来武田胜赖的后路被截断,为了保障他的退路,他不得不回过头来在织田信长的营寨前与织田信长决战。当他发现织田信长的营寨设在一个洼地里时,他决定用骑兵从高处冲下来,试图一举冲破织田信长的阵势。

1575年5月21日早,当武田胜赖的骑兵冲到织田信长的营寨前时就被防马栅挡住了,这时织田信长的火枪手开始放枪,火枪除比弓箭的射程远以外,还使马受惊。在三排枪放过之后,武田胜赖的骑兵或被枪打死,或被马践踏压死,或战马失去控制,一片大乱。武田家世代经营的精锐骑兵——赤备精锐尽损,武田四名臣四去其三!

以上为普罗大众认知的版本,亦即“武田家全是骑兵”的谬误。

1575年5月21日武田军从6点开战至下午2点间,综合《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的记载,总共有五波攻势,第1波为山县昌景,第2波为武田信廉,第3波为小幡信贞,第4波为武田信丰,第5波为马场信房。武田军并非所有部队都是骑马队,战术应用为步兵先前进,待敌阵出现空隙才运用骑兵突击。

武田军第1波攻势被防马栏栏阻下来后就遭受铁炮的洗礼,损伤相当多,然而随时间流逝,铁炮攻击火力不再,因此防马栏间成为白兵战。

武田军第2波攻势没有像第1波那么积极,联军数度主动跳出防马栏与武田军作战,但皆被击退,而信廉追击至第2道防马栏被击退。

武田军攻势逐渐猛烈,投入赤备队,据《信长公记》及《长筱日记》记载,第3波攻击就冲破第3道防马栏,直逼信长本阵,然而指挥第3波的主将--小幡信贞战死(此处为误记,实际上小幡信贞一直活到1592年),《信长公记》写到是由铁炮队乱枪打死。随后武田军派出第4波突击,朝第3波的缝隙进行突破,《信长公记》提到调动信长本阵的步兵防卫,辛苦的激战终于击退第4波。

第5波马场信房队早在第3波攻击时就迂回绕到联军的左翼去了,而后进入栏内突击佐久间队,羽柴队、泷川队马上调动向马场信房队攻击。武田军终于呈现劣势败退,织田德川联军开始追击。

此战联军斩获武田军的首级高达0颗不等,而联军伤亡高达6000人,其中第3及第4波攻势甲斐武士众还差点突破本阵斩首德川家康,联军其实是辛苦的战胜这场战争,假若第5波的马场队还是冲向第4波甲斐武士的冲击点,联军此战就败了。

……

而这一战当中,即使是在后世的日本,也有着很多的争议:

长筱合战是日本历史上火枪第一次在一场战役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枪支。这场战役后织田信长的声势大为兴起。

武田信玄毕生以顽强敢战的家臣团自傲,他曾经说过,坚城并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は城人は石垣人は堀”(人是城,人是垣。人是护城河)。经过长筱合战,武田氏无数名将战死沙场,信玄亲手组建的家臣团濒临崩溃边缘,存者无不离心背德,甲斐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渐走向灭亡。

一,三段射击说:

长筱合战中,织田军的三千人铁炮队运用名为三段击的战术,将三千人分为三组,每组一千人,战役开始时先用第一队射击,入替子弹时则回到后方,轮到第二组攻击,如此类推。这种战术也类似西方黑骑士的半回旋战法。

三段射击说是江户时代的学者所提出。但有一个漏洞:武田军明知前面是信长布下的枪林弹雨阵,为什么仍会冲上前去送死?因此不禁令人质疑其真实性。

还有另外一种三段射击法之说,是三人一组。一个人是专门的射击手,另外两人负责装填弹药。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信长之野望12》。

但是不管争议如何,织田军使用大量的铁炮部队,是决定这一场战争走向的一个关键。

二,武田骑兵人数:

后世所渲染的武田骑兵并非很多,最高估计有三千,因为有研究指出日本马不合适于战斗。而且根据武田军编制记录,当时骑兵只占军团一小部分。也有人指出,当时战国时代武田家与北条家比较,“武田骑兵多,北条步兵多”的概念是错的,事实上,北条骑兵比重还高于武田骑兵。简单来说,后世所想“武田骑兵团”是不存在的。

而在这一点而言,武田军的骑兵人数不多,但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