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解决的问题,差不多都已经解决了,眼下,我们就缺一个胜利了。”望着老杨,许忠义欣慰地笑了笑,“为了这个胜利,我甘愿去赴汤蹈火。”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中共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冬季攻势”。此次战役,总共歼灭国民党军156470人,将东北的国民党势力,彻底压缩在锦州、沈阳、长春三座孤岛之中。结合“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至此为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共消灭国民党军30余万人。可以说,基本上是把国民党精锐给换了一茬。
不得不说,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首先要感谢象老许这样的地工,此外,还要感谢陈诚的“改革”。没有陈诚,就没有眼下东北的大好局面,这一点,就连对他信任有加的蒋中正,也是始料不及的。
“杀陈诚以谢国人!”党国内部再次响起了不和谐的声音,可老蒋对这种声音极为反感。陈诚打了败仗这不假,可他打败仗之前,你们都干嘛去了?那时候怎不见你们站出来说话?一个个就知道纸上谈兵,真需要你们出主意,哼哼!你们除了呱噪搅局,还能干些什么?所以陈诚不能杀,真要杀了他,那不就显得我不会用人吗?你们不是在针对陈诚,而是在暗地里针对我!
但东北危局已不容他犹豫不决了,放弃东北,他舍不得,因为他也知道东北的重要性。谁占据了东北,谁就等于得到了天下。所以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临阵换帅吧,没准再派一个人过去,局面或许还能好一些。
可是派谁呢?就在这时,老蒋做出个令他抱憾终生的选择——调卫立煌担任“东北剿总”的司令长官。
“东北剿总”是“东北行辕”改组后的名称,成立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这也是陈诚在东北执政期间,国民政府实施的最后一项改革。国民党在东北这两年,地区最高统帅部的名字换了不少,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改革”的成果了。可问题是,你总改名有什么用?共产党怕你改名么?这名字再怎么改,你不也是人家的手下败将么?
但老蒋顾不上这些了,他只想讨个好彩头。这个卫长官也绝非等闲之辈,跟共产党打过多次交道,据说对中共比较熟悉。外界曾传闻,他在抗战时期就跟中共来往密切,甚至还私下会晤周恩来,请求要加入中共。因此卫立煌去东北,一开始并不让人看好,许多国民党元老都对此是顾虑重重。可就在紧要关头,蒋中正又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卫立煌对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到达东北后,一定会自给自足,不但不要中央的财政补贴,而且还会迅速组织力量,来击溃“气焰嚣张”的东北共军。
这句话老蒋爱听,不但爱听,而且还备感欣慰。仗打到这份上,国家已经穷得不能再穷了。老蒋现在就盼着,最好是想一分钱不掏,也能把共军给剿灭了。所以他顶住所有压力,决定对卫立煌来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卫立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那些反对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军国大事如此儿戏,这不叫胡闹么?
卫立煌对中共大多数的高级指挥员,的确是比较了解,可唯独这个林彪,却不在他的熟知范畴之内。为什么?因为平型关战役之后,身负重伤的林彪,就从抗日战场上退下来了。即便卫立煌想要了解,可也没有那个机会。
历史跟国民党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偏偏让熟悉共产党的卫立煌,遇上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林彪。
卫长官莅临东北,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国统区各界人士,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唯独“店小二”是一反常态,把苦大仇深直接就挂在自己的脸上了。
“你怎么啦?”顾雨菲好奇地问道。
“心痛啊……”
“心痛?”
“是啊……陈诚这个癞子,卷了我的钱,什么都没干就跑了,让我连水漂都没瞧见。唉!现在好了,卫立煌这一来,我和陈诚的帐那就算一码归一码了,他非但不会替前任还账,反而还会堂而皇之地管我要钱。”
仔细想了想,顾雨菲认为丈夫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你跟陈诚的帐,那怎么也不能算在卫立煌头上啊?再说了,卫长官还跟人家老蒋保证过,说是不要中央财政。可你不要中央财政,那就得祸害地方了,可问题是,地方上的实力派代表,他究竟是谁呢?
瞧瞧自己丈夫,顾雨菲忍不住将他揽在怀中,拍拍他的肩膀,不痛不痒地安慰了一声:“小二,你受苦了。”
“受点苦没啥,我就担心卫立煌这椅子还没坐热,又拍拍屁股走人了。你说说,我趁多少钱能架得住这么折腾?唉!我算看明白了,这国民党太他妈黑了,都不用巧立名目,只靠走马灯似的换将,就能把地皮给你刮干净了。”
老许说的是事实,可顾雨菲也没办法。长官要是请你“帮帮忙”,你敢说个不么?人家卫长官能夸下海口,没准就是冲他这财神转世的“店小二”。
“小二,咱这也是没办法啊!现在连你都快受不了了,更不用说那些穷苦百姓。唉!国民党不亡,这可真是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