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之钢铁雄心>第三十七章 中国第一

回到上海时,已经是1909年的12月末。

由于在离川前就已经和宋鼎寒商量好了购买机器的计划,所以下了邮轮后,严光便带着王二等人直接奔赴怡和洋行。

虽说上海并不像北方一样,一到冬天就会变得冰天雪地,但是街上的行人相比夏天时还是少了很多。严光他们虽然都穿着风衣,但是在下了人力车后还是觉得有些冷。

搓了搓有些发红的手,严光带着王二他们走进了怡和洋行的大楼。

在向怡和洋行的职员说明了来意后,很快查理就走了出来。

看着比离开前还要白胖了一些的查理,严光笑着上前锤了他一下。“这次我可是给你带来了一笔大生意哦。”

查理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还是请严光他们到贵宾室坐了下来。

坐下寒暄了一下,严光直接开口道。“这次我准备采购造纸厂、玻璃厂和服装厂用的设备…”

“哦?”一听果然是生意,查理面露喜色。“你准备采购多少?”

“每个厂十万元,一共三十万。”

查理点了点头。“这些洋行里就有现货,你随时都可以带走。”

“还有纺织厂,纺织厂还要在进行一次扩建,所以打算在你这里采购一些纱锭和织机。”

“纺织厂?”查理低头想了想。“你上次买的机器虽然后来又卖了一些,不过还剩下很多,应该够你扩建用的了。”在查理看来,这次的生意估计在五十万左右,到也算是一单大生意。

然而严光却是笑着坐到了他的身边,还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为什么我会说是大生意吗?”

查理虽然不明白,但还是做出了一副倾听状。

“这次我打算购买纱锭40000锭和织机 台来扩建纺织厂,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说是大生意了吧?”说完严光饶有兴致的看着查理涨红了的脸。

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的时候,外资纺织厂在华的资本是四百二十一万两,纱锭的数目则是160000万,这里面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有。

而到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的时候,这里面又多了一个日本人。

1913年,外资在华纺织厂的纱锭数量是三十三万八千九百六十,织机的数量则是1986台。

换句话说,这次严光采购的纱锭数量相当于1897年外资在华的四分之一,1913年的八分之一,而织机的数量则相当于1913年的二分之一,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而此时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张季直手下纺织厂的纱锭数量,一直到1911年才达到40000的数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将这些纱锭和织机全部运回四川,并且投入使用,华升纺织厂将会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纺织厂,同时也会成为中国纺织厂当中的巨头。

而查理在听了严光的采购计划后,憋了半天只憋出了一句话。

“我给你提成…”

——————————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40000锭纱锭和 台织机,目前怡和洋行在上海的仓库里确实没有这么多的存货,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发电报给在香港的总部,看看在总部的仓库里有没有这么多的存货,如果没有的话就只能从英国运了…

至于玻璃厂、造纸厂和服装厂所需要的设备,现在的上海怡和洋行仓库里就有现货,随时都可以取出来装船运往四川。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严光点了点头。“稍等片刻。”说完便带着王二等人到汇丰银行取出了三十万交给查理,而在那之前,查理就已经开始安排货轮装载设备了。

怡和洋行在香港的总部也很快回电,表示在仓库内有足够的织机和纱锭。

“如果你想要的话,我现在就可以给总部那边发电报,让他们将设备全部装船。”说着查理还看了严光一眼。“总部那边还说,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免除全部的运输费用。”

不过严光在听了以后,却条件反射般的说了两个字。“废话…”

40000纱锭和 台织机,总价值超过一百万银元,还有价值三十万的其他设备,这么大的生意在上海任何一家洋行都会抢着做,如果这个时候怡和洋行还要收运输费的话,那他们的总经理就真的是脑袋有问题了。

不过等到严光明白自己刚刚说了什么后,看着一脸尴尬的查理也只能挠挠头表示沉默。

在缴纳了保证金后,查理向总部发了封电报,示意总部那边可以装船了。

“不过严,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这次你买的纱锭和织机实在是太多了,总部那边至少需要五艘货轮才能分批运完…”在接到总部那边的电报后,查理一脸遗憾的看着严光。

“这应该是好消息才对。”严光笑了笑。“40000纱锭和 台织机我是不可能一口气全部投入使用的,现在鼎寒正在成都那边扩建厂房和招募工人,所以分批运送的话,成都那边的时间反到是可以充裕一些。”

查理点点头,表示赞同。

五天以后,第一艘货轮从香港抵达了上海,这艘货轮并没有在上海将纱锭和织机卸下,而是直接转往武汉然后直抵重庆,而宋鼎寒也已经在重庆做好了安排,只要货轮抵达,在重庆的车马行就会直接将织机和纱锭送抵成都。

至于严光和王二等人,则留在上海和最后一艘货轮一起回四川。

不过在送别了第一艘货轮后,严光站在码头上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究竟要不要离开上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中国第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