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西河风雨录>第一百四十六章 ,灾难(4)
的武器,皇协军的战力也没法比。既然肖鹏派人来告诉他,鬼子有装甲车,那就不是一般的鬼子,肯定是硬碰硬的决斗,这样的仗杨万才是不愿意打的,他担心打到最后,连种子都剩不下。但是他杨万才是谁?他会灭绝种子?不,一定要留下种子。他知道装甲部队的火力猛,刚才的话不是吓唬那个新兵,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因为鬼子眨眼就到,人家是机械化部队。

杨万才的猜测没有错,这时木村指挥的快速部队已经快速通过靠山,就要逼近杨万才坚守的阵地了。由装甲车为先导,汽车、摩托车为后续的大队摆成了一条长龙,在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凶猛的推进,远远看去,路上像是有一条灰色的巨蟒在张牙舞爪的腾跃着。

这时的木村放弃了骑马,坐进了装甲车里,他的脸上挂满了自负和得意。在他进入张庄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主意要建不世之功了,因此他对泉养提出,他去攻打八路军的主力兵团,由泉养带领剩下的鬼子和石冠中的皇协军,去攻击八路军的小股部队。泉养本来就不擅长排兵布阵,小野赋予他全权指挥他不得不来,木村提出这样的要求,正中下怀,岂有不允之理?就这样,他们分兵两处,各取所需。木村的部队果然快速,路过的村庄绝无骚扰,顺着山间公路直扑北大岭,简直是分秒必争。因为他清楚,只有尽快的拿下大刘庄旁的北岭,才能直接打通通向松树岭的道路,运河支队的主力部队就在那里等着他呢!只有歼灭了运河支队的主力部队,他才算完成了小野交代的任务。

木村正在胡天海地的乱想,装甲车发出怪叫停了下来,木村一怔,正要问原因,可是自己看见了。不远处的公路上出现了一条深沟,沟里还灌满了水,显然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木村恼怒的跳下装甲车,车旁边站着报信的士兵。“前边的,什么的干活?”

“报告中佐阁下,是八路在破坏。”那个士兵说。

木村撇开士兵,独自向前走去,刚刚破坏的公路,泥土还是新茬,不规整的沟沿在表明,深沟是用炸药炸的,看来土八路破坏的很匆忙。但是七八米宽的深沟,装甲车无论如何也过不去,就是到村子里找木头搭桥,恐怕也很难找到这样长的木材,看来对手很是狡猾。他就信步往两边走,两边是积水坑,坑的外面长满了绿草像是沼泽,他明白那里即使能走人,车辆也过不去。他就拿起望远镜向前面看去,杨万才的阵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在阵地的表面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但是简单的工事修得讲究、合理。在阵地上,他看见了一种黑乎乎的东西,像是炮口,他知道八路即使有炮,也不会有这种口径的炮,而且也不会有充足的炮弹,或许是拿来吓唬人的。不过对方地势选得不错,该利用的条件都利用了,看来负责指挥的人有些头脑。他观察了一番之后,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一个少佐说了些什么,那个少佐“嘿依”了一声,调转身子带了一个小队的日军向村子方向走去,他得到的命令是去找木材,实在找不到,就拆老百姓的房子。不过木村不能等,既然装甲车过不去,就用步兵冲锋,水坑旁边步兵过去还是比较方便的。

木村冷笑了一声,心说八路还是不够聪明,干嘛要给步兵留路?

杨万才和木村交过手,知道这个家伙战场上有一套,很会使用武器,尤其是炮火,所以当他看见木村的队伍停下来,立刻把阵地上的战士撤了下来,只留了很少几个人,而他站在远处的高地上,一旦发现鬼子的炮击要开始,就会命令所有的战士撤下来。他的本钱太少了,必须精打细算。

“队长,鬼子可以从水坑那儿绕过来,咱们前面不留人,双方的距离差不多,到时咱们不一定能跑过鬼子。”一中队队长看出了杨万才的想法,忧心忡忡的说。不说鬼子训练有素,就那体格,支队的战士也比不了,人家吃的是什么?八路军战士吃的是什么?营养差远了。

杨万才回头看了他一眼,正想嘲笑几句,突然感到他的话有道理,张开的嘴又拉上了闸门。这的确是个让他头疼的问题,不知道鬼子是先打炮,还是先派步兵过来再打炮,如果先进行炮火攻击,后派步兵冲锋,把战士撤离是正确的。如果是鬼子步兵先过来,走到一半路程鬼子再打炮,那就十分危险了,阵地就可能落入鬼子之手,他觉得中队长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去,把枪法好的枪手调几个过来。”

中队长的话提醒了杨万才,鬼子要想进入公路,必须绕过水沟,水沟旁边的地面十分狭窄,鬼子不可能一拥而入,因为那里是积水坑,掉进水坑不会水的会淹死,会水的也可能被呛死,因为那里的水很脏,像是泥汤子。很快,一队步枪手跑步过来了,人人脸上带着汗,只是看起来很精神,因为首先被挑选出来,他们觉得很荣耀,在任何军队里,强者都是受尊敬的。

“你们分成左右两组,离开阵地,在这里开枪太远,前进一百步,自己找位置,但是距离不要太近,看见鬼子从水坑边过就开枪,听见炮响就地卧倒,不准乱跑。炮声停了,或者炮火延伸了,就赶紧跑回阵地。”杨万才从来安排战事也没有说的这么细,今天算是啰嗦了,弄得领头的小队长直眨眼睛,似乎在说:这个还用你告诉?

“队长,就他们那么几个人,能挡住鬼子?”一中队队长怀疑的问,他觉得杨万才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章 ,灾难(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