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五百五十一节 我回来了,来解决问题

第150票。

————————————

日本经济在美国经济危机之后,就开始走低,出口美国的丝织品大幅度降低,然而最大的打击则来自中国市场,米青上台后,出台了最低工资制和八小时工作制等制度之后,第三项法案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法案。

《农业保护法案》,主要对经济作物的进口加征了平均40的关税,目的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作物的种植,但这个法案让日本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提高了各项工业制成品的关税,日本40的蚕农当即破产,纺织工业产值下降三分之二。

以丝织工业为龙头的日本经济,瞬间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

日本经济危机,让亚洲经济危机从中国这个发源地,发展到了第二根链条,接着是只有航运产业的琉球大受打击,朝鲜紧接着陷入危机,南洋地区产生危机,就像中国工人回乡一样,南洋华人大量返回故乡。

中国市场的萧条,还引发了巴西咖啡的滞销,由巴西开始,南美洲开始进入经济危机。

整个亚洲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大大影响了中国钢铁、机械制品和轻纺织品的出口。

企业倒闭浪潮扩大,大批资本家关闭了自己的工厂,退出了工业生产领域,将工厂抛给银行拍卖,将工人扔到了一边。

量变引发质变,中国经济终于开始出现深度危机,失业率飞速飙升。

经济危机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工业开工率下降到了60,失业率瞬间突破30,这已经不是高失业率,而是社会崩溃了。

农村可以容纳丢了饭碗的孩子,但他不能将所有的城里人都接回农村,因为已经有一亿人彻底融入了城市之中,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即便那些能够回到乡下的人。也不是每个人家中都有土地,有些人在城里赚了钱,确实愿意回农村买一块土地,大小不限。也许就一两亩,纯粹是处于农业民族的恋土情结,这些人现在自然可以回家种地,发不了财,总能种出够自己吃的粮食。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在乡下没有土地。过去是佃农,放弃了租佃的土地去城里发财反而失业的农民,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他们也回到了农村,不是回去种地,只图农村粮食便宜,靠着积攒的微薄继续,希望饿不死罢了。

农民辛苦点,饿不死,就不会乱。

留在城里的。无依无靠,没有收入,坐吃山空的无产者,却到了绝境。

工人的心理开始变化,他们感情上承认米青政府是向着工人的,但是他们慢慢开始接受一些组织暗中散步的传言,那就是米青政府能力不足,被资本家给坑害了,他们开始认为,这场经济危机。让他们失去工作,丢了饭碗,唯一的原因,是资本家不想让工人增加工资。不想让工人减少工作时间,不想让工人有休息时间。

只有一个原因,资本家没有把工人当人,要想过得好,那就要打到资本家。

多地出现了工人占领工厂,抢夺工厂物资。甚至出现了包围资本家豪宅,要求资本家开工,还有劳资纠纷,而将已经破产的资本家拖到街上打死的情况。

而资本家也不容易,据最新统计,已经有超过10万家工厂倒闭,占中国50万工厂总数的20,因为破产而自杀的资本家超过千人。

工人活不下去,资本家也活不下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经济危机在中国制造出了数以千万计的赤贫阶层,这些人心中的怒气正越来越盛,正在压过理智,正在继续暴虐,正在酝酿陈胜吴广、朱元璋!

米青终于害怕了,他不得不承认,她控制不住局面了。

她想找杨潮问计,但想找杨潮的人多了,谁都找不到。

对米青失望的谢冠辉这样的地方官员,张謇这样的社会精英,都希望找到杨潮,赶紧扭转目前不合理的法律,进款恢复国家经济,很多人都敏锐的感觉到,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似乎与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经济危机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会过去。

可这次经济危机已经经历了三年,却一点回稳的迹象都没有,不但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好像遥遥无期一般。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世界上唯二的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一个是苏俄,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搞gongchan主义,一个搞法西斯主义,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该何去何从。

不但中国人想找到杨潮,外国人也想找到杨潮。

日本人在中国政府中得不到支持,央行的张家傲倒是帮了不少忙,帮助日本政府通过紧缩政策稳定住了货币,可是经济危机却无法解决,中国的关税政策,正在让日本蚕农走向毁灭。

俄国人也想找到杨潮,尼古拉大公已经认定他被杨潮给耍了,什么狗屁石油管道项目,狗屁化纤基地、炼油基地,完全是扯淡,是给他尼古拉画了一张大大的画饼,现在跑的人都没影了。

俄罗斯帝国的地理位置,一面是苏俄,一面是中国,另一面是北冰洋,注定他们只能跟中国保持经济联系,经济基本上完全依靠中国,但是经济危机到来之后,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下降了45,进口俄罗斯帝国的铁矿石相应降低了50;汽车、机车产量下降70,铁路货运下降60,最总要的是化纤产品生产大幅度下降,导致石油需求大大减少,中国削减了3成的进口石油,一下子就让俄罗斯陷入了危机之中。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节 我回来了,来解决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