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部最终以公平为由,给陵园的安葬规制定下了基调。
陵园内的安葬方式,暂时确定了三种。
一是树葬,将火化后的骨灰埋于地下,然后在其上种植树木。
树木旁边立花岗岩方形小碑一块,正面是墓主人的基本信息,背面刻墓志铭以告后人,让看到的人知道墓主人的生平。
小碑主要是便于大家识别,也便于其后辈子孙的祭拜。
第二种是在陵园中修建专门的骨灰存放楼。
骨灰存放楼的过道两边,就是密密麻麻的石头格子。
死者的骨灰用骨灰盒装起来放在这些石头格子里。
石头格子的开口处有一个卡口,刚好能够放下那块方形的小碑,并牢牢地固定在上面。
格子的前面是一简易的祭台,所有人都可以对着自己的先辈们进行祭拜。
这样一座六层高的骨灰楼,可以存放五万个骨灰盒。
国资部可以根据格子的剩余数量,来确定什么时候该新建一座骨灰楼,而不至于出现没有地方安放骨灰的情况。
而第三种是直接把骨灰撒在陵园之中。
然后在陵园中建一祭堂,祭堂下面是一多层的地下室。
那些撒掉骨灰的死者们对应的小石碑,像图书馆里的书一样,在地下室里进行保管。
由于这里并不需要保存骨灰的空间,也不需要留下祭拜的空间。
所以,比骨灰楼少一半的建筑空间,却可以存放三十万块小石碑。
其后人需要祭拜的话,直接在祭堂之上祭拜就可以了。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的祭拜,不至于互相干扰,祭堂还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整个祭堂的地上部分,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被分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祭拜厅。
祭拜厅里有一液晶电视,祭拜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液晶电视,来回顾先人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
当然了,殡仪馆免费制作的shi pin资料,只是其个人基本信息和墓志铭的内容。
如果你觉得太单调的话,有条件的还可以ti gong一些自己以前用shou ji拍摄的音、shi pin资料和生活zhao pian,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任务的方式,找人给死者定制内容更加丰富的shi pin。
这些shi pin资料可以自己保管,也可以存在殡仪馆的数据库中,按照居民身份号码进行关联。
所有华夏国的成员,都可以直接查询其直系亲属的相关信息。
而且,通过系统的认证,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平台上预约自己使用祭拜厅的时间。
不过,为了更加高效地使用祭拜厅,国资部规定,在每个年度周期之内,每名华夏国成员都可以免费使用半个小时的祭拜厅。
因为祭拜厅属于国资部给所有华夏国成员修建的,为了保证每名华夏国成员都有使用祭拜厅的权力,所以必须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
而且,一个家庭如果有多个成员的话,还可以采用连续预约的方式,获得更长的祭拜时间。
当然,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分开预约,从而获得更多的祭拜次数。
所以,每个成员一年有半个小时的自由分配时间,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够用了。
对于那些在本年度内已经累计使用祭拜厅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需要按照其超出的时间长短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因为你占用了别人的公共资源,而且祭拜厅里的卫生和设备的维护也是需要一定开支的。
用经济的手段来对超过基本福利的fu wu内容进行调节,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一些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成员,在通过网络平台预约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指定自己使用哪一个祭拜厅,祭拜厅中的液晶电视上面需要播放什么内容,以及他们准备使用祭拜厅的时间。
经过网络预约的时间段,其相关信息自动进入殡仪馆的数据库,然后在分配祭拜厅的时候,系统自动把这个祭拜厅在该时间段的使用权空出来。
充分的信息共享和先进的资源分配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祭拜厅的使用效率,而且不会出现多人想要使用同一时间段的冲突。
在约定的时间里,指定的祭拜厅会根据预约的播放内容,自动进行shi pin或者zhao pian的循环播放。
在这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里,祭拜先人,缅怀其生前的音容笑貌,比那烧一些香蜡纸烛的东西更加有意义。
三种不同的安葬方式,全凭成员们自愿选择。
树葬看起来好像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场地,但墓主人的相关信息较少,只有那块小石碑上面的墓志铭,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这样的安葬方式,适合于那些喜欢安静的人。
骨灰存放楼里虽然给每名死者都ti gong了一个保存骨灰的地方,而且,有楼房遮风挡雨,不管天气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其后人们的祭拜。
但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祭拜的人太多,相互之间又没有什么分隔,祭拜环境显得太过嘈杂。
而且,这样的方式与树葬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死者骨灰保存的时间更长,对死者生前的介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而那些把骨灰撒在陵园里的死者,他们的小石碑就可以列入祭堂的地下保管室。
祭堂里的多媒体祭拜厅所能做到的那些功能,可是传统的纪念方式所不能相比的。
而且,华夏国每一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