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摸金诡录>原野地宫 第三十一章 洞窟主墓室

落石的地方很是巧妙,若我们再慢走几步,便早已被这几块落石砸成肉饼了,而这几块落石落的更好的是,把我们的退路完完全全的封死了,更加坚定了我们向前的意志,不向前也没有办法了。

震动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所幸没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几个人除了心脏跳动都频率快了些许,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刚才话说的太多,比较投入,完全没有关注周围的环境,我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走出了墓道,进入了一间类似于墓室的空间。

为什么说是类似,因为这空间看起来与我之前在各种书中所见的墓室结构都不一样,书中所描述的墓室构造大致无非几种,要么就是木椁地宫,这木椁地宫都是用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将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

要么就是“黄肠提凑”,这所谓的“黄肠题凑”是木椁玄宫的发展,其规模、复杂程度为木椁地宫高峰。黄肠是指柏木黄芯即榫头用柏木芯,题凑是指椁室的构筑形式,榫铆结构前身,方木交叉构筑,榫头后无现实建筑意义,成为礼仪象征,即为“题”,“凑”为构筑形式。至汉时,榫头已脱离椁木,在椁室周围堆放,成为“题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简单的说就是木椁地宫的升级版。

剩下的便是“土洞地宫”了,在北方黄土富集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点,开凿成土洞土宫,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画。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秦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墓,唐僖宗靖陵地宫都是这种土洞地宫。

而现如今眼前的这间墓室的结构完全不同于上三者,原本进墓的时候,我以为这座古墓依山而造,规模宏大,应该是“黄肠提凑”,不过进入墓里之后,却又觉得这墓过于简陋,完全辜负了整个地宫的规模,现在再看看这墓室,又不是土洞地宫的形式,结合之前种种的观测,这座古墓的结构完全属于一个新的发现,若是被那些考古学家发现了,说不准又会在报纸上大肆吹嘘一阵了。

再仔细看看这墓室,应该根本不是人工开凿出来的,更像是当初工匠挖掘挖掘,意外间挖掘到了山体内部的空洞,直接便省了力气,便用这空洞作为主墓室了。

我的想法是如此,不过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滑稽可笑,不想哪个王孙将相会如此随意的安排自己的陵寝,不以壁画加以修饰就算了,连墓室都简简单单的如此随性,难以想象。

不过眼前这空间极大,看样子占据了整个山体三分之一的面积,如果说这里不是主墓室的话,恐怕也是说不通的,我让他们俩把兜里的备用手电都掏出来,一齐点亮,才勉强能看得出这整体墓室的规格。

整个墓室以天然山洞为依托,不加任何的格外陈设,古朴却十分大气,这种以天然山洞为墓室的构造之前也是见过,便是“水帘洞”那次了,不过这次的地宫却比之前那个大的多,“水帘洞”和这座地宫一比,简直是儿子遇见了老子一般!

依托天然山洞为墓室还有一点好处,那便是坚固了,如果是人工开凿的洞穴,难免会破坏山体原有的结构,以造成外表看不出来的损伤,若是发生大型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塌方的危险,将整个墓室永远的埋藏于地下!而这天然山洞,形成了不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月,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天灾**,当然还是依旧如此坚固,换句话讲,也就是天然朴素的,往往是最好的。

墓室的上面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就是普通的洞穴结构,乱石林立,毫无章法可言,可看看地面,设计的倒是较有规格,一面巨大的如棋盘一样的砖石结构铺平了整个墓室的地面,这“棋盘”类似于正方形结构,估计着长宽都得有三十几米,上面刻画着横横竖竖各十一根笔直的粗线,横十一竖十一的排列方式再将整个“棋盘”分割成了大小一致的一百四十四块正方形格子,每一块格子也足有三米左右的长宽,不晓得这墓主为什么总爱设计这样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我们所在的墓道边缘较墓室有一米多高的落差,不算很高,直接蹦下去就好了,麻子笨拙,不料如此简单的事情让他做起来居然也能摔出个“狗吃屎”。

麻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从嘴里吐了一口烂泥,骂起娘来:“妈了个巴子的,都进你老窝最里头了,你还给老子整这出,刚刚老子要是没摔这一下,还不与呢计较,现在你让老子啃了一嘴臭泥,等着老子一会儿把你的棺材板卸下来当凳子坐吧!”

我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全是僵硬的岩石或是砖瓦,怎么麻子摔倒的地方会有烂泥呢?麻子还在骂着娘,时不时的吐口唾沫,把嘴里没吐干净的烂泥再吐一吐,我让他去一边擦擦嘴巴,蹲下来用手捏起来一块烂泥,放在鼻尖一闻,一股恶臭瞬间涌进了我的鼻子,熏得我一阵头晕目眩,刚刚麻子吃进了嘴里一些,怕是那滋味更不会有多好了。

我把手电筒朝着烂泥的正上方照了照,突然一道绿光闪了下来,好像夜间看见的豺狼虎豹的眼睛一般!不会这墓室里还有什么怪物吧!

我用手电又照了照墓道连接墓室


状态提示:原野地宫 第三十一章 洞窟主墓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