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极品吴掌柜>第646章 大蜀王又来了 31

对于天朝上国而言,契丹完全不足为惧,甚至有些过于渺小,所以很多时候,大唐王朝并不将这个小小的民族放在眼里,对其经济、军事、制度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也漠不关心。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放任和轻视的态度,让大唐王朝吃了不少哑巴亏,甚至连大唐的命运都因这个毫不起眼的民族而改变了方向。

当时,营州一带连续好几年发生灾荒,农牧无收,百姓生活毫无着落,穷困潦倒,民不聊生。万般无奈之下,契丹君长、松漠府都督李尽忠将灾情上报唐王朝,希望唐王朝能够开仓赈济,解决百姓的生存难题。然而,一次,两次,三次……数次奏请,唐王朝就是迟迟不回复,这让李尽忠十分焦急。

经过一番了解,李尽忠发现他的上书奏请,营州都督赵文翙根本连看都没看,就全部扔进了垃圾桶,然后转身跟家里的姬妾美人饮酒作乐、醉生梦死,仿佛契丹百姓的死活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让李尽忠十分生气。本来赵文翙不把他管辖区内的各族酋长当人看,动不动就骂骂咧咧、拳打脚踢、肆意侮辱,已经让李尽忠十分不满了,如今人命关天,他竟然仍然视同儿戏,只顾着自己享乐,全然不在乎外面饿殍遍野。李尽忠再好的脾气也无法忍受了。一番挣扎之后,李尽忠找到妹夫、诚州刺史孙万荣,说服他跟自己一同起兵反唐。

让李尽忠感到惊喜的是,起义的旗号一打起来,当地百姓就纷纷投靠起义军,义愤填膺地表示要将当时的统治者赶下台,取而代之。李尽忠惊喜之余,连忙调派兵马,筹备战斗,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看着拿下的大片江山,李尽忠激动了,他感觉到胸腔里有一股莫名的热情正喷薄而出,草原男儿的雄心壮志正展翅翱翔,契丹人不用再寄篱人下、担惊受怕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胜利的喜悦给李尽忠壮了胆,给足了他勇气,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明确表示要与唐王朝划清界限,不再给唐王朝做奴仆,而要翻身做主人,并自封为“无上可汗”。

这时候,唐王朝的执政者是武则天,她在几年前废了刚刚继承皇位的儿子李显,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李显则被她贬为庐陵王,流放在外。

武则天一心想要自己的娘家人来继承皇位,可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正当理由,毕竟李氏才是天下公认的正统,她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传给武氏子弟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得不到朝廷百官和百姓的支持。

所以,当契丹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以后,武则天欣喜若狂,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啊,契丹几乎属于一个弹丸之地,影响力小不说,人力、兵力、物力也都难以与大唐王朝相抗衡,平定叛乱自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于是,被喜悦冲昏头脑的武则天根本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就马上大张旗鼓地安排武氏子弟带兵讨伐,希望以此来给他们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好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娘家人。

然而,令武则天失望的是,武氏子弟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表现极其差劲,不是逃跑,就是躲躲藏藏,更有甚者到处滥杀无辜。结果,在这些无才无能的武氏子弟的瞎指挥下,契丹军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李尽忠和孙万荣更是打出了“何不归我庐陵王”的旗号,明确表示出对武氏家族的不满。

武则天恼羞成怒,连忙派人联系突厥汗国的默啜可汗,想要联手镇压李尽忠的契丹军。

突厥早就对契丹的叛离怀恨在心,接到武则天的来信,默啜可汗十分欣喜,两人一拍即合。于是,突厥大军趁着孙万荣带兵南下之际,偷袭了契丹后方,占领了新城,李尽忠、孙万荣的老婆孩子以及其他留守人众全部沦为突厥的俘虏。

消息传到前线,契丹军心动摇,气势大跌。此时,李尽忠早已因病驾鹤西去了,孙万荣孤掌难鸣,眼看军心涣散,忧心如焚。但武周军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趁机发动进攻,契丹军被迫边打边退。孙万荣麾下的奚人眼看契丹战败在即,望风使舵,马上投降了武周军,帮助武周军从背后夹击,契丹军最后一败涂地。

孙万荣带着剩余的部下杀出重围,仓皇逃往潞水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通州附近的北运河东面。连番苦战,再加上一路逃亡,孙万荣疲惫不堪,一停下来就觉得身体要散架一般,只好下令让大家在树林里休息。

跟着孙万荣逃出来的家奴,看着跟随孙万荣的残兵败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趁着孙万荣休息的时候,将孙万荣杀死了。就这样,契丹反对武周的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在洛阳,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让朝中大臣看到了武氏子弟的不成器,于是,他们趁机纷纷站出来拥护李唐。武则天早就对武氏子弟失望透顶,如今又看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而不是武氏,她知道,如果自己继续一意孤行,恐怕事情就难以收场了,所以只好顺应民意,召回了庐陵王李显,以实际行动向天下人表示她决定立李氏子弟为嗣。

含恨而终的李尽忠和孙万荣,恐怕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虽然被武则天定义为“叛军”,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大唐的功臣,帮助李唐宗室“夺”回了属于他们的皇位,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命运!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契丹八部的可汗一直从大贺氏里挑选,像遥辇氏


状态提示:第646章 大蜀王又来了 3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