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分钟的样子,外面便响起了“镗、镗”的锣声来。一位打散灯的说道“催锣响了,我们也该走了。”恒发说:“对不起,招待得不周,请大家原谅啊!”一位年纪大的人笑着说道:“宗家人家,打扰得很呢,这么好的招待,我们感谢了。再见啊!”说着,这八个人都起身还从发铁上跨了出去。
“催锣”响过五分钟的样子,吃灯酒的人都集中到一起来了。于是,场上锣鼓声大作,叠罗汉开始了。这时,各户私人的情礼纷纷送来。于是,由赵恒生、老董四带领,到送过情礼的人家挨着门户“拜香火”。“拜香火”,就是所有的神脚都到人家门口,手拿云帚,跑阵,叠小罗汉,堆着小童子向门首朝拜。每到一处,都是爆竹迎、送,每户虽然只有三五分钟,可是,全村拜过香火后,也已经是深夜了。当再来到晒场上时,董正玉招呼说:“高邻宗家,我们没有准备给你们宿堂;大家还要往回赶,辛苦得很,就不要再叠了。”因为给罗汉灯宿堂,先要请神,把准备给神脚睡的地方进行整肃,要有一番准备。叠罗汉的人听了,还是郑重其事地叠了起来。
董正玉吩咐把买来的蜡烛给他们的灯笼里都“换了一朝烛”。于是,鼓点再响了起来,在灯笼的烛光下,神脚们拿着云帚穿插着跑阵。人们用嘴巴打出的口哨声,啸声悦耳,此起彼伏,短小的爆竹一挂接一挂地爆炸着。深夜的人们振奋了,场上热闹起来。在保场人的协助下,神脚们的罗汉叠了一辙又一辙。已经叠过十五辙了,还不肯停下来。村上许多曾经玩过罗汉灯的人,也到中间保场。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董正玉竭力叫停,才歇了下来。他们整好队伍,响起了前后场的乐器,头首们向东圩的人打着招呼。赵恒生又说:“对不起啊,我们太没条件,连宿堂也没有准备。都这么晚了,还让大家往回跑,真不像话呢!”那边的人却说:“玩灯嘛,深夜回去是正常的。我们今天是在鲁班门前卖斧头呢,还请多多包涵啊!”于是,双方都客气了一番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乐器和爆竹的欢乐声中,徐徐地离村而去了。
这一个正月里,几乎天天都有灯到东圩村来。不是罗汉,就是马灯,或者是龙灯。有时候,前脚才送走了一堂灯,后脚又接来一堂灯。这些灯都是南陵圩的,繁昌这边居然一堂灯也没有。因为东圩是附近比较大的村庄,离漳河不远,早年又曾经玩过罗汉灯,受过南陵许多村庄的款待,算是玩灯的“老香火”。因此,凡是过了河的灯,都到东圩村上来了。因此,东圩村从初三开始,便忙着接灯,一直忙到了十四。而接来的灯,大多数都吃了酒。东圩村的人家,每户都办了三四轮灯酒。于是,许多已经多年没有来往的亲朋,又都交往起来。大家都说,玩灯虽然啰唣,却增加了友情,把已经淡忘的人情网络又激活了,人气也跟着旺盛了起来。